[实用新型]微生物发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84393.7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7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M1/04 | 分类号: | C12M1/04;C12M1/02;C12M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吴肖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罐 微生物发酵装置 底板 电机 搅拌杆 皮带轮 底端 贯穿 进气口 微生物发酵技术 顶端中心位置 本实用新型 加热器 发酵产物 发酵效率 密封空腔 竖直向下 旋转过程 重心不稳 轴承连接 转动部件 歪斜 侧内壁 进料口 排气口 排液口 晃动 转轴 发酵 延伸 | ||
1.微生物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1)与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1)位于底板(2)的顶端上方,发酵罐(1)的顶端两侧均贯穿设有进料口(3),发酵罐(1)的顶端中心位置固定安装第一电机(4),发酵罐(1)的一侧贯穿设有排气口(5)与加热器(6),发酵罐(1)的另一次贯穿设有进气口(7)与排液口(8),且发酵罐(1)的该侧内壁上设有密封空腔(9),所述第一电机(4)的转轴竖直向下并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底端延伸至发酵罐(1)内并与发酵罐(1)的底端轴承连接,所述排气口(5)位于加热器(6)的上方,所述进气口(7)位于排液口(8)的上方,且进气口(7)的内端贯穿发酵罐(1)的侧壁并延伸至密封空腔(9)内,所述密封空腔(9)为中空结构,其外侧壁上等距设有气嘴(10),且气嘴(10)的数量不少五个,所述底板(2)为圆盘形板状结构,其顶端圆心位置轴承连接第一皮带轮(11),其顶端围绕在第一皮带轮(11)旁等距设有弹性支撑装置(13),其底端一侧固定安装第二电机(14),所述第一皮带轮(11)的顶端设有转动部件(15),且转动部件(15)的顶端与发酵罐(1)的底端中心位置连接,所述弹性支撑装置(13)的数量不低于六个,且各弹性支撑装置(13)整体呈圆环状分布,其顶端均与发酵罐(1)的底端接触,所述第二电机(14)的转轴竖直向上并贯穿底板(2),且第二电机(14)的转轴端部法兰连接第二皮带轮(12),所述第二皮带轮(12)与第一皮带轮(11)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二者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装置(13)是由外支撑杆(16)、内支撑杆(17)、万向球(18)以及支撑弹簧(19)构成,其中外支撑杆(16)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底板(2)上,内支撑杆(17)的底部套接在外支撑杆(16)内,万向球(18)的底端与内支撑杆(17)的顶端固定连接,支撑弹簧(19)位于外支撑杆(16)的内部,且所述万向球(18)的球体顶端均与发酵罐(1)的底端接触,所述支撑弹簧(19)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内支撑杆(17)的底端以及外支撑杆(16)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15)是由两块相互铰接转动的结构组成,且二者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发酵罐(1)的底端与第一皮带轮(11)的顶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装置(13)的整体高度范围在十厘米至二是厘米之间,其中内支撑杆(17)的底端与外支撑杆(16)的内部底端间距范围在五厘米至十厘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8439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