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可降解红外发射被动式辐射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87526.6 | 申请日: | 2019-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9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华;刘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23/00 | 分类号: | F25B2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吴学颖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降解 红外 发射 被动式 辐射 冷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可降解红外发射被动式辐射冷却结构:由组合材料层构成,所述组合材料层设置于被冷却体上部,所述组合材料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传热材料层、冷却材料层、隔热腔体层和保护层;所述冷却材料层采用分级多孔乙基纤维素材料层构成,将热量以红外线的形式发射出去,同时将透射进来的太阳光反射出去,所述保护层用于保护冷却材料层,且与冷却材料层之间形成一个空腔,作为隔热腔体层。本实用新型有利于环境保护,能够解决制冷能耗大或者无法采用主动式制冷的问题,同时解决普通化学材料无法再生、对环境影响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生物可降解红外发射被动式辐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领域需要降温,包括建筑、工业、电子、机械设备等。比如建筑物当室外温度高时,需要空调降温;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采用电风扇或水蒸发降温。在机械设备领域,设备运行后会散发热量,温度高到一定程度将影响设备运行效率,必须降温。
以上领域都要消耗一定的电能,为了节能或者在一些无法采用主动式降温手段的场合,可以采用被动式冷却材料降温。但普通的被动式冷却材料是高分子材料或化学材料,不可再生,对环境有害。采用本实用新型既可以起到冷却的作用,又可降解,对于保护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生物可降解红外发射被动式辐射冷却结构,采用的是可降解的材料,有利于环境保护,能够解决制冷能耗大或者无法采用主动式制冷的问题,同时解决普通化学材料无法再生、对环境影响大的问题,为某些场合和设备提供被动式降温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生物可降解红外发射被动式辐射冷却结构,由组合材料层构成,所述组合材料层设置于被冷却体上部,所述组合材料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传热材料层、冷却材料层、隔热腔体层和保护层;所述冷却材料层采用分级多孔乙基纤维素材料层构成,将热量以红外线的形式发射出去,同时将透射进来的太阳光反射出去,所述保护层用于保护冷却材料层,且与冷却材料层之间形成一个空腔,作为隔热腔体层。
所述传热材料层采用铝、锌或铜质材料层,用于将被冷却体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材料层。
所述隔热腔体层内充空气、氩气或抽真空,用于阻止外部环境的热量传递进来。
所述保护层采用高透光率的材料板,如PE板、PC板或TPX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是被动式冷却结构,冷却材料层利用形成的分级多孔乙基纤维素反射太阳光降低太阳辐射热;利用乙基纤维素的高红外线发射特性将被冷却体的热量以红外线的形式发射出去,起到降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传热材料层与被冷却体充分接触,将被冷却体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材料层。本实用新型在冷却材料层外加一层保护层,保护材料需要具有高红外透过效果,能够防止冷却材料层长期暴露于空气中集尘。
本实用新型这种被动式冷却结构,可以将被冷却体的温度降低至室外空气温度以下,既解决了无主动式冷却设备情况下的冷却问题,又可在有制冷设备情况下实现节能,而且可回收循环利用,是未来节能和温度调节的重要手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1被冷却体,2传热材料层,3冷却材料层, 4隔热腔体层,5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做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875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