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跨座式单轨双线组合轨道梁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89289.7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97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周帅;方聪;李水生;谭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5/10 | 分类号: | E01B25/1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童笛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梁 槽口 剪力 预制 剪力钉 连接构造 钢箱 跨座式单轨 交错设置 相对设置 组合轨道 装配式 腹板 减小 双线 浇筑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结构 相邻两列 纵向受力 上端 板沿 竖向 脱空 下端 建造 贯穿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跨座式单轨双线组合轨道梁,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轨道梁,轨道梁包括钢箱,钢箱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腹板,腹板的顶部连接顶板,顶板用于设置预制OPC板,预制OPC板沿轨道梁纵向设有至少两列连接构造,每列连接构造包括竖向贯穿预制OPC板的剪力槽口,剪力槽口上端大下端小,相邻两列连接构造的剪力槽口交错设置,顶板上与剪力槽口的对应处设有剪力钉群,剪力槽口内浇筑有混凝土结构连接对应的剪力钉群。运用该轨道梁,预制OPC板和顶板之间交错设置的剪力槽口与对应的剪力钉群的浇筑连接,减小轨道梁纵向的钢混脱空区,保证钢箱与预制OPC板在轨道梁纵向受力均匀,减小了剪力钉群,该轨道梁结构简单,建造方便,效果良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是一种装配式跨座式单轨双线组合轨道梁。
背景技术
跨座式单轨交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轨道交通新制式,区别于传统轨道交通,列车直接骑跨于轨道梁上走行,轨道梁兼具承重与导向的双重作用,以纤细轻盈的高架桥跨结构穿梭于城市之中,提高了城市空间利用率,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作为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轨道交通新制式,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现有跨座式单轨钢混组合轨道梁的钢箱开口顶板上设置预制混凝土板,在混凝土板之间设置湿接缝,混凝土板之上设置并排的剪力槽口,湿接缝和槽口内布置实现钢混结合的剪力栓钉,剪力槽口之间在纵向存在较长的钢混脱空区,导致混凝土板和钢箱沿轨道梁纵向受力不均匀,剪力钉群位置易出现应力集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跨座式单轨的钢箱顶板与预制混凝土板之间存在较长的钢混脱空区,导致混凝土板和钢箱沿轨道梁纵向受力不均匀,剪力钉群位置易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跨座式单轨双线组合轨道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装配式跨座式单轨双线组合轨道梁,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轨道梁,每个所述轨道梁包括钢箱,所述钢箱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腹板,两个所述腹板的顶部连接顶板,所述顶板用于设置若干个预制OPC(Optimize Performance Concrete,优化性能混凝土)板,每个所述预制OPC板的宽度等于所述顶板的宽度,所有所述预制OPC板首尾依次相连,每个所述预制OPC板沿所述轨道梁纵向设有至少两列连接构造,每列所述连接构造包括若干个竖向贯穿所述预制OPC板的剪力槽口,每个所述剪力槽口上端大下端小,相邻两列所述连接构造的所有所述剪力槽口交错设置,所述顶板上与每个所述剪力槽口的对应处设有剪力钉群,每个所述剪力槽口内浇筑有混凝土结构连接对应的所述剪力钉群。
其中,所述预制OPC板,即在普通混凝土基础上,通过研究改善骨料、添加钢纤维等措施优化材料性能,形成造价与普通混凝土基本持平的优化性能混凝土(OPC),增加混凝土板顶面粗糙度,满足轨道梁对粗糙度的要求;所有所述预制OPC板设于所述顶板上后,浇筑每个所述剪力槽口使所述剪力槽口与对应的所述剪力钉群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得所述预制OPC板连接于所述顶板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跨座式单轨双线组合轨道梁,所述预制OPC板和所述顶板之间交错设置的所述剪力槽口与对应的所述剪力钉群的浇筑连接,不仅能够减小所述轨道梁纵向的钢混脱空区,优化了所述钢箱与所述预制OPC板在所述轨道梁纵向受力均匀性,而且还减小了所述剪力钉群密度,降低了施工难度,该轨道梁结构简单,建造方便,效果良好。
优选地,每个所述剪力槽口的纵截面呈T形。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预制OPC板通过湿接缝连接。
优选地,所述预制OPC板与所述湿接缝连接的端面设有若干个外延纵向主筋,所有所述外延纵向主筋伸入对应的所述湿接缝中。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预制OPC板端面上的所述外延纵向主筋对应搭接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892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挡肩式减振扣件
- 下一篇:无砟轨道施工桥面龙门轨道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