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传动式黏滞阻尼墙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89565.X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6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苏毅;邹俊;王枫琦;孙珺;张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传动 式黏滞 阻尼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传动式黏滞阻尼墙,属于结构减震技术领域,其包括封闭箱体,行动机构,旋转轴,旋转轴内齿轮,旋转轴外齿轮,阻尼介质,阻尼孔,聚四氟乙烯,顶板,密封件,内剪切板,端部剪切板,导轨,行动机构下齿轮,剪切板齿轮,当旋转轴转动时,旋转轴齿轮会带动顶板齿轮转动,并使得内剪切板和端部剪切板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硅油通过内剪切板和端部剪切板上设置的阻尼孔而产生的阻尼力可以消耗地震输入能量,保证墙体上方的框架梁不易发生剪切破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振动的输入能量,各零部件和配件均可在工厂预制加工,可以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减震效果更好,安全系数更好,结构耐久性提高,可以长期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减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压传动式黏滞阻尼墙。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地震的破坏性以及其产生的次生灾害已经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快速发展,高层、超高层以及一些特种结构的建筑越来越多,同时对我们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地震发生时,阻尼墙能够消耗大部分地震输入能量,保护房屋的整体结构,减轻了地震对于房屋的破坏。
传统黏滞阻尼墙是通过阻尼介质与阻尼钢板产生的粘性力耗散振动能量。传统黏滞阻尼墙的与钢板所产生的阻尼力大小与阻尼介质的材质有关,阻尼介质材料的粘性性能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阻尼墙的耗能性能,传统的黏滞阻尼墙是通过在墙体内部加入粘性比较大的阻尼介质,在墙体中插入一块钢板,钢板的上端与墙体的上部结构梁连接,当地震来临时,上部结构梁的运动使得钢板在充满粘性阻尼介质的墙体中进行左右运动,粘性阻尼介质和钢板表面所产生的粘性力可以消耗地震产生的能量,达到消能减震的效果。但是此方法主要是依靠钢板表面与阻尼介质之间的粘性力,容器产生不了高压,在大震作用下产生的阻尼力不够,而且为了保证剪切钢板在阻尼墙内运动,剪切钢板与阻尼墙接触面为长条形,这种形状的密封很困难。一旦密封处理不好,就可能会导致阻尼介质溢出,影响钢板与阻尼介质产生的粘性力的大小。
吴美良、钱稼茹在《黏滞阻尼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普通黏滞阻尼墙,其结构包括内钢板、外钢板、粘性阻尼介质,外钢板与上部结构梁连接,内钢板表面与粘性材料之间有很大的粘性力,因此产生了阻尼力,但是针对内钢板与墙体上端的密封很难处理,并不能保证在钢板运动过程中粘性液体会不会溢出,另外此方法主要是依靠钢板表面与粘性材料产生的粘性力,容器内部也没有高压,因此产生的阻尼力不大。故该装置在结构和设计上存在不足,也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但是高压传动式黏滞阻尼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不足之处,首先旋转轴与墙体接触面是圆形,密封处理很方便,可以保证封闭箱体内的阻尼介质不会溢出,此外在内剪切板和端部剪切板上开阻尼孔,在内剪切板和端部剪切板沿着水平方向运动时,由于端部剪切板伸至封闭箱体内壁上部,阻尼介质会优先从阻尼孔中穿过,产生喷流,在阻尼介质运动过程中,封闭箱体会产生高压,可以产生更大的阻尼力,从而更有效的减少地震输入能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造简单、增大阻尼力的高压传动式黏滞阻尼墙,不仅可提高减震消能的效果,而且能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发明通过阻尼介质从剪切板的阻尼圆孔流动从而产生喷流,阻尼介质充满整个封闭箱体,阻尼介质运动时,封闭箱体内也会产生高压从而产生更大的阻尼力,达到消能减震的效果。
一种高压传动式黏滞阻尼墙,其包括封闭箱体,行动机构,端部剪切板,旋转轴,旋转轴内齿轮,旋转轴外齿轮,行动机构下齿轮,剪切板齿轮,阻尼介质,聚四氟乙烯,顶板,密封件,内剪切板,导轨,其特征在于:内剪切板上设置阻尼孔,行动机构上端与结构梁底部连接,行动机构下端有行动机构下齿轮,顶板与内剪切板焊接,内剪切板与导轨上部相连,导轨与封闭箱体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895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