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液电效应的弹性波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91140.2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44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李斌;尚德彬;乔伟彪;王利畏;张庆刚;胡纪军;王军;龚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20 | 分类号: | F17D1/20 |
代理公司: | 41136 濮阳华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传明<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02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状缸体 电极 弹性波发生装置 动力传动件 导电液体 密闭空腔 输送管道 下部空腔 本实用新型 管道输送 管道运输 管连接件 脉冲电压 脉冲电源 输送效率 液电效应 在线作业 弹性件 开口处 放电 减阻 蜡垢 连通 填充 应用 开口 穿过 隔离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输送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管道运输的基于液电效应的弹性波发生装置。应用于输送管道的输送,包括筒状缸体,所述筒状缸体下部设置有开口且开口处通过管连接件与输送管道连通,筒状缸体内设置有动力传动件,动力传动件将筒状缸体内部隔离为上部密闭空腔和下部空腔,筒状缸体上部密闭空腔内填充导电液体,筒状缸体下部空腔内设置有弹性件,筒状缸体顶部固定有电极对,电极对通过导线与提供电极对放电所需的脉冲电压的脉冲电源连接,电极对穿过筒状缸体与导电液体接触。该装置通过弹性波发生装置的工作,清除蜡垢,在线作业,减阻增输,以降低能耗,提高输送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输送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管道运输的基于液电效应的弹性波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和天然气(或其它输送介质)在管流输运中普遍存在析蜡、结垢、凝管及堵塞现象,严重影响管道输送能力和效率。例如,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管道输量不断下降而压力持续升高时,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最终将导致凝管。这种恶性事故,以往在我国油田集输油管道上和长距离大口径输油干线上都曾发生过,给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如果管输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降本增效,那么这对输油企业来说,将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节约。
因此,管输系统降本增效潜力巨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管输能力、创造力和效率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同时,对于管道科技工作者来说,如何提高输油效率也是一种输油工艺追求的科学的使命问题。低耗、节能,提高管道输送的经济社会效益,并且利用的是电力这种绿色环保能源,从而摒弃掺水、加热或添加化学剂等高能耗输送工艺,这是管道运输行业科研攻关的大目标。
输送管道,特别是稠油管道,流动阻力很大,原油具有触变性,水锤波的产生与传播,借力打力,会引发多种附带作用,如剪切处理和压力处理,这些作用都利于原油降凝、降粘,从而达到减阻增输之效果。水锤波引起管壁收缩和扩张,因而管道中的水锤波是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的。国内外在关于弹性波在石油和天然气(或其它输送介质)管输工艺中的应用,迄今尚未见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输送工艺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液电效应的弹性波发生装置,该装置能够应用于石油和天然气(或其它输送介质)管输工艺中,通过弹性波发生装置的工作,流体管道中将产生弹性波的传播作用,充分利用水锤能量,以毒攻毒,无中生有,保持节奏;也可以把弹性波发生装置看成引擎——把水锤能量变成了拉动原油前行的引擎,去清除蜡垢,在线作业,减阻增输,以降低能耗,提高输送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液电效应的弹性波发生装置,应用于输送管道的输送,包括筒状缸体,所述筒状缸体下部设置有开口且开口处通过管连接件与输送管道连通,所述的筒状缸体内设置有动力传动件,所述的动力传动件将筒状缸体内部隔离为上部密闭空腔和下部空腔,筒状缸体上部密闭空腔内填充导电液体,筒状缸体下部空腔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的筒状缸体顶部固定有电极对,电极对通过导线与提供电极对放电所需的脉冲电压的脉冲电源连接,所述的电极对穿过筒状缸体与导电液体接触。
具体的,所述的动力传动件为活塞,所述的活塞与筒状缸体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具体的,所述的电极对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尖端型电极对。
具体的,所述的导电液体为水、生理盐水或是造影液中的一种。
具体的,所述的筒状缸体上部密闭空腔呈椭圆型,因为椭圆形能“聚焦,以使产生的水力机械能更好地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911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熔胶输送装置
- 下一篇:能够远程控制的高精度漏水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