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产程晚期剖宫产术胎头拉钩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91955.0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8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陆敬巧;闫首珍;薛改秀;董小利;沈琦;高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42 | 分类号: | A61B17/42 |
代理公司: | 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4 | 代理人: | 丁雪 |
地址: | 2238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晚期 剖宫产 术胎头 拉钩 器械 | ||
一种产程晚期剖宫产术胎头拉钩器械,包括空心半球拉钩、牵引杆、牵引杆手柄,空心半球拉钩通过牵引杆与牵引杆手柄连接,牵引杆前端和锁扣连接,锁扣上有左侧锁舌导向槽、右侧锁舌导向槽和锁舌杆导向槽,锁舌杆导向槽内设置有活动配合的锁舌,锁舌上设置有右侧锁舌、左侧锁舌,右侧锁舌与侧锁舌导向槽相互配合,左侧锁舌与左侧锁舌导向槽相互配合;空心半球拉钩上有分布有通孔,空心半球拉钩勺子形内部复合有耐高温橡胶层,耐高温橡胶层与通孔处贯通。本实用新型器材牵引杆、牵引杆手柄、空心半球拉钩、锁舌等替代了医护人员的手臂,因器材的尺寸相对手臂较小,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妇剖宫产在取胎头时子宫切口等伤口撕裂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程晚期剖宫产术胎头拉钩器械。
背景技术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女性内分泌,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等。现代分子生物学、肿瘤学、遗传学、生殖内分泌学籍免疫学等医学基础论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医学诊疗检测技术的进步,拓宽和深化了妇产科学的发展,为保障妇女身体和生殖健康及防治各种妇产科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产妇顺产分娩时,在产程晚期会出现一些顺产失败的现象,此时需要立即转为破宫产术。产程晚期剖宫产术中“取头困难”是临床医学一大难题。产程晚期剖宫产时,医护人员站在主刀位置(主刀位置即:医护人员面对产妇,左手在产妇头部方向,右手在产妇的脚部方向),此时医护人员的手臂需要从腹部和子宫切口伸入产道中将胎儿用力拉回取出,如果用右手臂取胎头,因为违反手顺,不便操作,用力过程中极易造成子宫切口的撕裂、出血等,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输尿管破裂,对产妇伤害很大;如果用左手,一般左手非惯用,相对右手来说难以用力,需要消耗医护人员非常大的体力;而且手臂在产妇体内,医护人员也不便用力操作,胎儿不能及时的顺利取出,容易造成婴儿窒息等危险问题。
经查阅相关资料,现有技术的胎头拉钩为一个带手柄的匙型结构设计,可以参考中国专利200820008800.8以及美国专利US201213483257。
现有专利技术的胎头拉钩,匙型部位与牵引杆的角度过大,则很难顺利从子宫切口放入产妇子宫内;匙型部位与牵引杆的角度过小,则取胎头的时候很容易滑脱,达不到临床使用效果。匙型部位在与婴儿头部结合时,因羊水等液体的存在,用力牵引时拉钩容易滑脱;匙型部位没有缓冲设计,拉钩牵引时需要非常大的力量,容易造成婴儿头部损伤;拉杆平直,不能避开产妇的子宫肌肉等组织,特别是遇到肥胖的产妇,腹部脂肪较多,不利于手术的操作。
为了解决产妇临床分娩的需要,特设计本专利技术产品。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产程晚期剖宫产术胎头拉钩器械,其目的在于:便于产程晚期剖宫产术中协助医护人员取出胎儿,减少产妇损伤风险并可降低胎儿窒息风险。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产程晚期剖宫产术中用胎头拉钩,包括空心半球拉钩、牵引杆、牵引杆手柄,空心半球拉钩通过牵引杆与牵引杆手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前端和锁扣连接,锁扣上有左侧锁舌导向槽、右侧锁舌导向槽和锁舌杆导向槽,锁舌杆导向槽内设置有活动配合的锁舌,锁舌上设置有右侧锁舌、左侧锁舌,右侧锁舌与侧锁舌导向槽相互配合,左侧锁舌与左侧锁舌导向槽相互配合;空心半球拉钩上有分布有通孔,空心半球拉钩勺子形内部复合有耐高温橡胶层,耐高温橡胶层与通孔处贯通。
作为上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左侧锁舌导向槽、右侧锁舌导向槽为对称分布的通孔。
作为上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空心半球拉钩与锁舌的锁舌尾端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919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