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纳米碳纤维远红外的腹部护腰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93746.X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9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帝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盒 护腰带 加热 纳米碳纤维 软包锂电池 腰带本体 腹部 远红外线 铜电极 远红外 碳层 本实用新型 保暖效果 电流传输 固定的 魔术贴 缝合 嵌接 子母 装入 发热 嵌入 通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腰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纳米碳纤维远红外的腹部护腰带,腰带本体包括加热贴、环贴、扣贴和电池盒,且电池盒嵌接固定在腰带本体后端中间,电池盒包括软包锂电池,且软包锂电池安装在电池盒内部,加热贴嵌入并缝合在腰带本体前端中间,且加热贴包括碳层和铜电极。该种具有纳米碳纤维远红外的腹部护腰带,在将软包锂电池装入电池盒内部后,可以通过铜电极,将电流传输到碳层内部,使得由于纳米碳纤维的特性,通电产生远红外线而发热,从而可以通过远红外线进行加热,进而达到了使用者的需求,解决了目前的腹部护腰带,护腰带的保暖效果过差和容易因为子母魔术贴的粘性下降而无法固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腰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纳米碳纤维远红外的腹部护腰带。
背景技术
护腰,又称束腰带、护腰带,日常腰部病疾保护固定,体育运动中束在腰部用于保护腰部不受伤害、保温、或某些特殊功能的束带,体育运动中腰部常因为过度抗阻运动,肌肉高强度承重而紧张,有酸痛感,佩戴合适材质和规格的护腰能有效保护腰部组织,防止运动伤害。
目前的腹部护腰带,在缠住腰部的时候,会由于护腰带的保暖效果过差,而导致难以达到使用者想要的效果,并且如今的腹部护腰带在缠好后,容易因为子母魔术贴的粘性下降而无法固定,导致缠在腰部的护腰带容易下滑或因为弹性自行解开。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纳米碳纤维远红外的腹部护腰带,具备不仅可以通过远红外线进行加热,而且可以防止出现子母魔术贴的粘性下降而无法固定等优点,解决了目前的腹部护腰带,护腰带的保暖效果过差和容易因为子母魔术贴的粘性下降而无法固定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不仅可以通过远红外线进行加热,而且可以防止出现子母魔术贴的粘性下降而无法固定等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纳米碳纤维远红外的腹部护腰带,所述护腰带包括:腰带本体,所述腰带本体包括加热贴、环贴、扣贴和电池盒,且电池盒嵌接固定在所述腰带本体后端中间,所述电池盒包括软包锂电池,且软包锂电池安装在所述电池盒内部,所述加热贴嵌入并缝合在所述腰带本体前端中间,且加热贴包括碳层和铜电极,所述碳层布置在所述加热贴内部,且铜电极共有两个,并且两个所述铜电极分别贯穿固定在所述加热贴后端左右两侧;所述环贴缝合在所述腰带本体前端左侧,且环贴包括第一布条和扣环,所述第一布条至少有三根,且所有所述第一布条水平均匀缝合在所述环贴前端,并且每根所述第一布条左端均垂直均匀缝合至少三个扣环,所述扣贴缝合在所述腰带本体后端右侧,且扣贴包括第二布条和扣勾,所述第二布条至少有三根,且所有所述第二布条水平均匀缝合在所述扣贴后端,并且每根所述扣贴左端均垂直均匀缝合至少三个扣勾。
进一步优点,所述电池盒还包括盒盖,且所述盒盖布置在所述电池盒后端,而且所述盒盖前端四角均开槽嵌接固定有第二磁块,并且所述电池盒后端四角均开槽嵌入固定有与所述第二磁块相吸相接触的第一磁块。
进一步优点,所述加热贴由导热橡胶制成。
进一步优点,所述铜电极通过电线与所述电池盒相接,且所述铜电极与所述软包锂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优点,所述碳层由纳米碳纤维组成。
进一步优点,所述腰带本体前端且位于所述加热贴左右两侧均垂直均匀开有至少十个透气孔。
进一步优点,所述扣勾扣住所述扣环与其卡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纳米碳纤维远红外的腹部护腰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帝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帝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937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