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源性污染场地的人工湖驳岸及湖底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94616.8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86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帅帅;蔡瑜;王许俊;王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琸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0 | 分类号: | E02B3/00;E02B3/06;E02B3/12;C02F3/32 |
代理公司: | 31114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竺明<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0033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湖 水体 内源性 本实用新型 凹凸棒土 沉水植物 浮水植物 富营养化 陆生植物 湿生植物 挺水植物 污染场地 依次设置 有效隔离 植被系统 沸石粉 生态袋 种植土 装填 底泥 吸附 沉积 污染 减慢 地下水 岸边 湖水 土壤 种植 交换 进程 保证 | ||
一种内源性污染场地的人工湖驳岸及湖底构造,其包括,驳岸,沿驳岸设置植被系统包括:从岸边到人工湖中心依次种植陆生植物、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湖底,其自下向上依次设置装填凹凸棒土或沸石粉的生态袋、种植土。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隔离原来底泥中的内源性污染,同时不阻断水体与湖底土壤的水体连接,保证了湖水与地下水的交换,并吸附人工湖沉积的污染,减慢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工程,特别涉及一种内源性污染场地的人工湖驳岸及湖底构造。
背景技术
为了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提升城市生活质量,许多土壤和地下水被一定程度污染的工业场地或者矿山被转化为了城市绿地。这样做的合理性在于:能以最小的土地投入,最大程度的提升环境质量并完善城市绿地结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无水不成景,水体景观是绿地的灵魂。
人工湖池施工主要考虑湖底用边坡或驳岸处理方法。湖底施工重点在于保证湖底不漏水,方法有:
1、普通湖底做法,一般养鱼功能者可采用。适用于土质好,原地条件不漏水,开挖后夯实即可;
2、灰土湖底做法,可放养鱼类,还可种植水生植物开展水上活动。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夯压(机械压),密实度95%以上,然后在基面上铺灰土一层(一步灰土)30cm厚,机械压实成15cm厚即可(灰土:用3份生石灰+7份黄心土混合面成);
3、塑料薄膜防水层做法,基面夯实后铺塑料薄膜一层或二层,再在基上铺黄心土一层(也可铺灰土),压实即可;
4、混凝土湖底做法,湖体土质不是太好,比较松,或有些地方有漏洞,或原址为建筑垃圾,可选用混凝土湖底做法。基面夯实后铺碎石一层(80厚),再铺C20混凝土一层(100厚)。
为便于生态系统构建,恢复水体自净化能力,增加湖体水体与地下水的交换,一般建议采用自然泥底。
在污染场地开发建设水体景观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内源污染。内源污染主要是指来底泥中的污染物,包括且不限于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底泥中的重金属、病原性物质将对河道及景观水池的动植物群落及微生物群落产生负面影响,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从而影响其功能,不利于水体自净能力的发挥。在温度升高时,底泥释放大量氮磷物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源性污染场地的人工湖驳岸及湖底构造,可以有效隔离原来底泥中的内源性污染,同时不阻断水体与湖底土壤的水体连接,保证了湖水与地下水的交换,并吸附人工湖沉积的污染,减慢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源性污染场地的人工湖驳岸及湖底构造,其包括,驳岸,沿驳岸设置植被系统包括:从岸边到人工湖中心依次种植陆生植物、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湖底,其自下向上依次设置装填凹凸棒土或沸石粉的生态袋、种植土。
优选的,所述沉水植物设置于一基础构造上,该基础构造包括若干设置于湖底的木桩,形成一围挡;设置于该围挡内若干生态袋,该生态袋内底层填充砾石、上层填充种植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可以隔离原来底泥中的内源性污染,并吸附人工湖沉积的污染,减慢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
2、人工湖底渗透系数较小,但并未完全隔断。
3、与混凝土硬化或者铺设HDPE膜的人工湖相比,并没有阻断水体与湖底土壤的水体连接,保证了湖水与地下水的交换。
4、与直接夯实处理的自然泥底相比,本实用新型人工湖底可以吸附底泥溶解出的和汇流至人工湖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琸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琸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946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污染防治设备隔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人工景观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