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支撑固定天然气气瓶用的铝合金框架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94663.2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0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阳;马立;窦慧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7 | 分类号: | B60K15/07 |
代理公司: | 32104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曹祖良<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横梁 汽车连接 整车 本实用新型 对称设置 框架主体 定位部 副横梁 轻量化 气瓶 产品竞争力 拉力承受部 铝合金框架 天然气气瓶 安装框架 加强横梁 立柱连接 目标达成 生产效率 支撑固定 副车架 重量轻 箍带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支撑固定天然气气瓶用的铝合金框架模块,其特征在于:模块包括汽车连接部,汽车连接部上安装框架主体,框架主体上安装气瓶定位部,气瓶定位部上设置箍带拉力承受部。汽车连接部包括副车架模块。框架主体包括主横梁,主横梁为对称设置,主横梁上方设置副横梁,副横梁两端通过立柱连接主横梁,对称设置的主横梁通过加强横梁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高强度、轻量化,它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强度高且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可大幅降低整车自重,从而保证整车轻量化目标达成,进而提高整车经济性,提升产品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支撑天然气气瓶用的铝合金框架模块,属于天然气整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天然气气瓶模块的轻量化水平将直接影响整车轻量化水平,进而影响整车经济性水平。
中国专利文献CN207374118U公开了一种新型LNG气瓶固定框架,包括副梁、支撑架和瓶托,所述支撑架包括承力梁、横梁、支撑柱和加固梁。该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和铆接拼接的方式,变原来的定制生产模式为柔性生产模式,缩减了生产周期、节约人力,采用铝合金型材及少量的碳钢铸件,保证了框架的承重能力也减轻了框架整体的重量。
中国专利文献CN206145432U公开了一种新型车用三层气瓶LNG系统,包括框架总成、第一气瓶总成、第二气瓶总成、第三气瓶总成、自增压系统、汽化器、缓冲罐、加液面板总成、变送器、紧固带以及各连接管路及线束等。框架总成包括框架、多个鞍座,鞍座固定在框架上,可与紧固带配合固定气瓶总成;第一气瓶总成固定安装在框架总成的下部;第二气瓶总成固定安装在框架总成的中部;第三气瓶总成固定安装在框架总成的上部;第一气瓶、第二气瓶、第三气瓶分别置于鞍座与紧固带之间,鞍座与紧固带配合,对第一气瓶、第二气瓶、第三气瓶进行固定。
中国专利文献CN2224294Y公开了一种储气瓶固定装置,包括:顶部蒙皮、前部蒙皮、后部蒙皮、左门总成组件、右门总成组件及用于承载至少一个储气瓶的支撑框架总成,所述支撑框架总成包括底层框架、至少一个支撑架及储气瓶挡架;所述底层框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框架横杆和两根平行设置的框架纵杆,所述支撑架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在两根框架纵杆上,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储气瓶的储气瓶托架;所述储气瓶挡架相对设置在所述储气瓶的两端。该实用新型提供的储气瓶固定装置,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利用储气瓶挡架,同时固定储气瓶瓶口及储气瓶两端,固定牢靠。
对于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公开的气瓶固定装置,结构复杂,重量较大,与天然气气瓶铝合金框架模块相关程度不高,没有有效达成高强度轻量化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支撑固定天然气气瓶用的铝合金框架模块,该框架模块实现了高强度、轻量化,它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强度高且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可大幅降低整车自重,从而保证整车轻量化目标达成,进而提高整车经济性,提升产品竞争力。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支撑固定天然气气瓶用的铝合金框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包括汽车连接部,所述汽车连接部上安装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上安装气瓶定位部,所述气瓶定位部上设置箍带拉力承受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汽车连接部包括副车架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主体包括主横梁,所述主横梁为对称设置,所述主横梁上方设置副横梁,所述副横梁两端通过立柱连接主横梁,所述对称设置的主横梁通过加强横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瓶定位部包括鞍座模块,所述鞍座模块上安装左箍带座和右箍带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箍带座和所述右箍带座均为一体式铸造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主体上安装加强斜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946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油箱安装结构
- 下一篇:电动汽车及其动力传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