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造柔性保温冰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96626.5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3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赵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5/08 | 分类号: | E02B5/08 |
代理公司: | 12201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子文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盖 河渠 内桩 刚性连接杆 岸边 滑动卡扣 幕布 减小 输水 本实用新型 活动连接有 水工建筑物 安全稳定 排列设置 柔性连接 水位变化 有效保障 冰压力 产冰量 冰害 浮箱 紊动 保温 水体 水面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人造柔性保温冰盖装置,包括岸边桩、水内桩和冰盖幕布,所述岸边桩设置于河渠段的两侧,所述水内桩等间距的排列设置于岸边桩之间的河渠段内,所述水内桩和岸边桩之间通过柔性连接索相连,水内桩上活动连接有滑动卡扣,所述滑动卡扣之间通过刚性连接杆相连,所述刚性连接杆上设置有浮箱,所述刚性连接杆上设置有覆盖与河渠段水面上的冰盖幕布。该装置可以布置与河渠水工建筑物下游,或者其他水流紊动程度较高、或者水位变化较大,不易形成稳定冰盖的区段。在整个冰期输水过程中,都可以实现减小水体产冰量、降低下游输冰压力,减小下游发生冰塞、冰坝等极端冰害的可能性,有效保障冰期输水的安全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寒区河道、渠道冬季输水中的冰害防治领域,特别是一种人造柔性保温冰盖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分配时空不均匀性非常大,总体上南多北少,因此往往需要兴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等。我国北方冬季面临结冰的问题,而南方的温度则相对较高,往往不会形成冰凌。于是对于由南向北流动的河渠而言,初冬时节将会出现下游(北方)先结冰、上游(南方)后结冰的现象;而冬末,该过程又恰好相反,上游(南方)先融冰,下游(北方)后融冰。这样就会极大增高发生冰塞、冰坝等极端冰害的可能性。
此外,北方河渠由于水工建筑物的作用,例如闸门,在水工建筑物下游往往由于水流的紊动而在一定长度范围内形成明流区。缺乏冰盖的有效保温,水流将在明流区段散失大量热量,从而相变形成冰花、冰凌。冰花、冰凌随水流向下游运动过程中可能在某处停滞、堆积,并进一步造成冰塞、冰坝,严重威胁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人造柔性保温冰盖装置,该装置可以布置于河渠水工建筑物下游,或者其他水流紊动程度较高、或者水位变化较大,不易形成稳定冰盖的区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人造柔性保温冰盖装置,设置于河渠段,包括岸边桩、水内桩和冰盖幕布,所述岸边桩设置于河渠段的两侧,所述水内桩等间距的排列设置于岸边桩之间的河渠段内,所述水内桩和岸边桩之间通过柔性连接索相连,水内桩上活动连接有滑动卡扣,所述滑动卡扣之间通过刚性连接杆相连,所述刚性连接杆上设置有浮箱,所述刚性连接杆上设置有覆盖与河渠段水面上的冰盖幕布。
进一步的,所述浮箱的长为0.2~0.4m,宽为0.1~0.3m,高为0.1~0.3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浮箱的作用,刚性连接杆可以随水位升降而通过滑动卡扣沿水内桩上下滑动。冰盖幕布为柔性结构,密度小于水,冰盖幕布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该人造柔性冰盖装置可以布置于河渠水工建筑物下游,或者其他水流紊动程度较高、或者水位变化较大,不易形成稳定冰盖的区段。在冰盖形成期,柔性幕布漂浮在水面上,冰花、冰凌附着在它的表面从而可以实现促进稳定冰盖形成的作用;封冻期,当水位发生较大幅度变化,或者因为水流紊动无法形成稳定冰盖时,可以发挥一定的保温作用,避免水体散热生成冰花、冰凌,减少输送往下游的冰量,有效减小下游输冰压力,为保障河渠在冬季安全稳定输水发挥重要作用。
2.该人造柔性保温冰盖装置结构简单、原理清晰、水位适应性强,在寒区河道、渠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初冬时可促进稳定冰盖的形成;稳封期冰盖失稳破坏后,可以代替冰盖发挥水体保温的作用;即使局部特殊区段无法形成稳定冰盖,同样可以避免水体散热生成大量冰花、冰絮。从而在整个冰期输水过程中,都可以实现减小水体产冰量、降低下游输冰压力,减小下游发生冰塞、冰坝等极端冰害的可能性,有效保障冰期输水的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966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下拦阻网的启闭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气囊支撑坝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