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热组件及设有该换热组件的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99310.1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49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芳;舒亮;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金杯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8;H01M10/615;H01M10/655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黄晓庆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介质 换热组件 换热板 流道 出液口 电池包 进液口 对称轴线 电芯 连线 模组 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 对称设置 循环寿命 有效控制 内开 连通 对称 覆盖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组件及设有其的电池包,换热组件包括换热板,换热板内开设有换热介质流道,换热介质流道设有分别连通换热板的外表面的进液口及出液口,换热介质流道的形状以进液口与出液口的连线为对称轴线呈两侧对称。上述换热组件,由于换热板的换热介质流道以进液口与出液口的连线为对称轴线呈两侧对称设置,因此在保证换热介质流道具有足够长度以覆盖电芯模组的同时缩短了换热介质的流程,从而致使换热板具有较佳热交换效果,进而可有效控制电芯模组的温度,延长电池包的循环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组件及设有该换热组件的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的进步,各种车辆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了必不可缺的巨大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的车辆保有量也逐年增高,与此同时,在能耗与环境问题的双重压力下,以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由于其能耗低、对环境更加友好等特点受到了世界的极大关注,并在近年来获得了较大发展。
而电池热管理系统作为动力电池性能核心技术之一,一直是业内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合理的热管理系统可将动力电池控制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提升电池循环寿命,对提高整车性能有很大影响。而目前,由于电池包的结构缺陷,电池包的温度控制难以控制在较佳范围,从而缩短了电池循环寿命,限制了整车性能,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池包的温度难以有效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有效控制温度的换热组件及设有该换热组件的电池包。
一种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板,所述换热板内开设有换热介质流道,所述换热板还开设有进液口及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分别连通所述换热介质流道与所述换热板的外表面,所述换热介质流道的形状以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的连线为对称轴线呈两侧对称。
上述换热组件,由外部换热介质循环装置输入进液口的换热介质分成两部分,两部分换热介质分别向进液口的两侧对称的换热介质流道流动,换热介质在换热介质流道中流动的过程中与电芯模组进行热量交换,完成热量交换的两部分换热介质在出液口汇合,最后通过出液口流出换热介质通道而流入外部换热介质循环装置。由于上述换热板的换热介质流道以进液口与出液口的连线为对称轴线呈两侧对称设置,因此在保证换热介质流道具有足够长度以覆盖电芯模组的同时缩短了换热介质的流程,从而致使换热板具有较佳热交换效果,进而可有效控制电芯模组的温度,延长电池包的循环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板包括基板与盖板,所述基板一侧表面开设有具有底壁的凹槽,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基板设有所述凹槽一侧表面并与所述凹槽共同形成所述换热介质流道;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均贯穿开设于所述盖板,且所述进液口及所述出液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均位于所述凹槽的底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介质流道内设有至少一条导流筋,所述导流筋沿所述换热介质流道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保温片,所述保温片覆盖于所述换热板远离所述进液口及所述出液口的一侧表面。
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上述的换热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包括至少一个电芯模组,所有所述电芯模组均位于所述换热组件一侧,每个所述电芯模组在所述换热板上的正投影均与至少部分所述换热介质流道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介质流道包括至少一段第一换热段,所述第一换热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芯模组在所述换热板上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相同,且每个所述电芯模组在所述换热板上的正投影均覆盖至少一段所述第一换热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介质流道还包括多段第二换热段,每段所述第二换热段均连接于两段所述第一换热段之间,所述进液口及所述出液口均开设于所述第二换热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金杯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金杯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993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散热装置和一种电池包
- 下一篇:动力电池加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