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草莓采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99462.1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9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博文;赵晨旭;王哲丞;刘宇恒;张旭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6/00 | 分类号: | A01D46/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草莓 机械手 操作杆 收集盆 本实用新型 采摘 草莓采摘 滑道 壳体 经济成本 连杆装置 连接装置 倾角可调 社会推广 行走装置 杆连接 与操作 下端 防护 外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草莓采摘器,包括操作杆,操作杆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采摘草莓的机械手,机械手外围设置有防护用壳体,壳体上通过连杆装置连接有倾角可调的滑道,滑道用于将机械手采摘下来的草莓导入收集盆内,收集盆设置在操作杆下端且通过连接装置与操作杆连接,收集盆的下方设置有行走装置。本实用新型在高效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了经济成本,满足了草莓农“人人用的起”的设计要求,实现了对各种环境条件下草莓的便捷,精准,零损坏高效采摘,同时可普及型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经济性和极大的社会推广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果蔬采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莓采摘器。
背景技术
果蔬采摘是农业生产链中最耗时的一个环节,其季节性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高强度的工作。但是如今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人工劳作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由人口暴涨所带来的农业生产需要,此外,由于人工草莓采摘,需要弯腰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现有的采摘机成本较高,不符合市场需求,若采用视觉识别,则误采率高,难以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草莓采摘器,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草莓采摘器,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采摘草莓的机械手,所述机械手外围设置有防护用壳体,所述壳体上通过连杆装置连接有倾角可调的滑道,所述滑道用于将机械手采摘下来的草莓导入收集盆内,所述收集盆设置在操作杆下端且通过连接装置与操作杆连接,所述收集盆的下方设置有行走装置。
优选的,所述操作杆包括圆筒体,所述圆筒体的上端套装设置有握把一,所述握把一的长度方向与圆筒体的中心线垂直,所述圆筒体内套装有内杆,所述内杆的上端套装设置有握把二,所述握把二的长度方向与内杆的中心线平行,所述内杆的下端开设有与连接装置连接的安装孔一。
优选的,所述机械手包括套装在圆筒体下端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通过连接件一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提供动力的供电用电池,所述电池与直流减速电机电连接,所述直流减速电机通过连接件二与顶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直流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穿出顶板上的安装孔二后在其上依次套装固定主动齿轮、限位件、和齿轮三,所述直流减速电机的输出轴末端穿出底板上的安装孔三后在其末端偏心套装固定右臂曲柄,所述右臂曲柄背离直流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连接件三与右机械臂铰接,所述右机械臂背离连接件三的一端通过连接件四固定连接有右臂夹头,所述右机械臂的中段通过连接件五与右臂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右臂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六与底板下表面铰接;所述底板与顶板之间设置有板间支撑壳一和板间支撑壳二,所述板间支撑壳一和板间支撑壳二分别位于底板与顶板的两侧,且板间支撑壳一和板间支撑壳二分别通过连接件七与底板和顶板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齿轮一啮合,所述齿轮一套装固定在转轴一上,所述转轴一上端穿出顶板上的安装孔四后与滑块曲柄的一端套装固定,所述滑块曲柄的另一端从下往上依次套装固定有限位连接件和滑块连杆,所述滑块连杆背离限位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八分别与抓茎钩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导轨通过连接件九与顶板上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三与齿轮二啮合,所述齿轮二套装固定在转轴二上,所述转轴二上的齿轮二上方设置有左臂曲柄,所述左臂曲柄与转轴二套装固定,所述左臂曲柄背离转轴二的一端通过连接件九与左机械臂的一端铰接,所述左机械臂背离连接件九的一端通过连接件十固定连接有左臂夹头,所述左机械臂的中段通过连接件十一与左臂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左臂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十二与底板上表面铰接。
优选的,所述左臂夹头和右臂夹头的相对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弹性材料制作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中间开有槽缝,槽缝内嵌有刀片,所述刀片的刃部相对且刃部低于夹持部外轮廓。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机械手外围形成对机械手的整体防护结构的外壳一和外壳二,所述外壳一和外壳二卡扣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994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