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化内科用外敷贴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01099.2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51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傅睿;李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5/00 | 分类号: | A61M35/00 |
代理公司: | 37236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浩成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气层 棉布 外敷 患者皮肤 覆盖层 松紧带 十字固定 换药孔 粘接层 皮肤 本实用新型 边缘位置 方形结构 患者治疗 消化内科 分体式 十字状 横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用外敷贴,包括方形结构的棉布透气层,棉布透气层接触患者皮肤的一面上,且靠近棉布透气层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皮肤粘接层,皮肤粘接层上设置有可撕层,棉布透气层上还设置有换药孔,且棉布透气层远离患者皮肤的一面上,对应换药孔的位置设置有覆盖层,棉布透气层远离患者皮肤的一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覆盖层的十字固定条;十字固定条包括两个交叉呈十字状的松紧带,两个松紧带的两端均与棉布透气层连接,且横跨覆盖层,操作简便,采用分体式的外敷贴结构设计,使得该外敷贴能够实现持续长时间的使用,且能够保证其对患者的外敷疗效,节省了患者治疗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外敷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化内科用外敷贴。
背景技术
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外敷贴作为一种外用的治疗手段,因对患者的副作用小、使用方便、药效显著等优点,在治疗消化内科疾病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外敷贴主要采用无纺布的材料,将中草药制剂涂抹于无纺布之上,贴于患者患处或者指定穴位上,通过皮肤的吸收作用,发挥药效,大大减轻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伤痛,常用的制剂类型有散剂、糊剂、膏剂等,现有外敷贴在使用过程中,常存在如下的问题:
(1)现有外敷贴在使用时,需先将药物涂于患处或指定穴位处,再用纱布覆盖,最后再将医用胶带粘于皮肤上,操作比较麻烦,在进行外敷过程中,需要一手固定住外敷贴,一手又要粘贴胶带,而且,还需要有人帮忙撕胶带,所以,仅靠一人无法顺利完成此操作,会给患者带来负担;
(2)外敷治疗手段,对患者的副作用较小,且治疗功效显著,但是,往往治疗时间较长,需要多个治疗疗程,才能使患者完成康复,这就需要使用多个外敷贴,传统外敷贴是一次性的,在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外敷治疗后,需将其从患者身体上撕下,换上新的外敷贴,否则,长时间使用的外敷贴将失去治疗功效,无法实现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功能,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成本,而且,多次将外敷贴从患者身体上撕下,还会给患者增加额外的疼痛及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用外敷贴,皮肤粘接层和可撕层的配合使用,以及分体式外敷贴的结构设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敷贴使用不便,一次性使用造成浪费同时,会增加患者疼痛负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化内科用外敷贴,包括方形结构的棉布透气层,所述棉布透气层接触患者皮肤的一面上,且靠近棉布透气层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皮肤粘接层,所述皮肤粘接层上设置有可撕层,棉布透气层上还设置有换药孔,且棉布透气层远离患者皮肤的一面上,对应所述换药孔的位置设置有覆盖层,棉布透气层远离患者皮肤的一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覆盖层的十字固定条;
所述十字固定条包括两个交叉呈十字状的松紧带,两个所述松紧带的两端均与棉布透气层连接,且横跨覆盖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换药孔的边缘设置有环状的防浸湿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覆盖层的尺寸大于所述换药孔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皮肤粘接层的两面均为粘层,一层粘层与所述棉布透气层接触患者皮肤的一面粘接,另一层粘层与所述可撕层粘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覆盖层从接触患者皮肤一端至远离患者皮肤一端依次包括有棉纱层和防水透气布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撕层的设置,使得在对患者进行外敷治疗时,仅仅依靠患者自身操作或者是一个看护人员即可实现,操作简便,节省了外敷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未经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010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