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液棒的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01649.0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46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徐钢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赛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 |
代理公司: | 33283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向庆宁<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液 密封圈 密封区域 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 密封结构 检测腔 收集腔 闭合 开口密封 两侧设置 密封效果 腔周围 密封 开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液棒的密封结构,移液棒上设置有一移液腔,移液腔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设置有多条密封条,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多条密封条在移液腔周围形成一闭合的密封区域。本实用新型的移液棒的密封结构,通过两个密封区域的隔绝,将移液腔所对应的收集腔和初步检测腔的开口密封隔绝,也就是在未开始移液过程时和第一次移液后,移液腔所对应的收集腔和初步检测腔的两开口均是通过两个密封区域的密封的,使得密封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液棒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移液棒是一种转移液体的工具,从一个腔体中将全部或者部分液体转移至下一个腔体中,在转移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液体的渗漏;l两个腔体之间的密封差,容易造成腔体之间的渗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移液棒的密封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移液棒的密封结构,移液棒上设置有一移液腔,移液腔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 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设置有多条密封条,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多条密封条在移液腔周围形成一闭合的密封区域, 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平行,多条密封条沿着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周向均匀,且将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的移液棒表面均匀分成四个相互独立的密封区域,每个密封区域内设置有切制平面。
进一步的,移液棒为回转体结构,沿着移液棒的圆周上设置有多个切制平面,相邻的两切制平面通过过渡段连接,密封条设置在过渡段上。
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所述切制平面下凹形成一移液腔。
进一步的,密封条为梯形结构,密封条包括底面和顶面,底面与过渡段贴合。
进一步的,底面面积大于顶面的面积。
进一步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平行,通过密封条均匀分为四个密封区域。
进一步的,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密封条的高度为0.3-0.7mm。
进一步的,移液棒还设置有挡圈。
进一步的,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密封条均与移液腔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移液棒的密封结构,通过两个密封区域的隔绝,将移液腔所对应的收集腔和初步检测腔的开口密封隔绝,也就是在未开始移液过程时和第一次移液后,移液腔所对应的收集腔和初步检测腔的两开口均是通过两个密封区域的密封的,使得密封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移液棒和密封圈结合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移液棒和密封圈结合结构示意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赛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赛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016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液装置及往复移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液体样品移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