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电机冷却水补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04040.9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6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杜冠阳;何继洲;郝良;高海建;刘振;刘艳东;卢继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忻州广宇煤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93 | 分类号: | H02K9/193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朱世婷 |
地址: | 0340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机冷却水 本实用新型 转子 补水系统 冷却水箱 水封箱 负压排气装置 凝结水精处理 排水管 溢流水管 补水管 出水口 凝结水 发电机冷却系统 转子冷却系统 工作效率高 进水口连接 水处理效果 安全性能 安全隐患 补水口 溢流口 发电机 | ||
一种发电机冷却水补水系统,涉及发电机冷却系统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发电机的转子冷却系统存在的水处理效果差、安全隐患大水压损失大、成本高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电机冷却水补水系统,其中:包括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凝结水补水管、转子冷却水箱、溢流水管、水封箱、排水管和负压排气装置;所述凝结水精处理装置的出水口通过凝结水补水管与转子冷却水箱的补水口连接,所述转子冷却水箱的溢流口通过溢流水管与水封箱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封箱的出水口通过排水管与负压排气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安全性能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电机冷却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电机冷却水补水系统。
背景技术
双水内冷冷却方式发电机的转子冷却水补水通常为除盐水,在实际工作中转子空心铜导线极易发生腐蚀,需要增设微碱化处理装置,但是此装置处理转子冷却水达不到国标要求的期望值(pH值8.0-9.0,铜含量≤20u g/L),给发电机的安全运行带来潜在隐患;为控制转冷水电导率不超标,采用此装置处理需频繁排水,增加了运行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浪费除盐水;此装置的处理是采用树脂交换的原理,树脂交换饱和后需更换离子变换树脂,树脂价格不菲,使处理成本大幅增加。
因此,现有的发电机的转子冷却系统存在水处理效果差、安全隐患大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发电机冷却水补水系统,解决现有发电机的转子冷却系统存在的水处理效果差、安全隐患大水压损失大、成本高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发电机冷却水补水系统,其中:包括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凝结水补水管、转子冷却水箱、溢流水管、水封箱、排水管和负压排气装置;
所述凝结水精处理装置的出水口通过凝结水补水管与转子冷却水箱的补水口连接,所述转子冷却水箱的溢流口通过溢流水管与水封箱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封箱的出水口通过排水管与负压排气装置连接;
所述水封箱底部竖直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下端与水封箱底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出水管上端装有空心圆锤,所述空心圆锤底部设有导杆,所述空心圆锤的导杆可沿出水管上下运动,所述空心圆锤可与吹水管的进水口密封连接;
所述凝结水补水管上设有补水调节阀,所述溢流水管上设有溢流控制阀,所述排水管上设有转冷水回收阀。
本实用新型将转子冷却水补水由除盐水改为凝结水,由于凝结水的pH值在9.2-9.6之间,完全可以中和转冷水中的酸性物质,使转冷水保持微碱性,达到国家标准期望值要求;节约了大量的除盐水,极大的降低了发电机空心铜导线的腐蚀速率,提高了发电机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接单路凝结水补水方式,将凝结水补水管直接连接在转冷水水箱补水管上,通过补水调节阀调节补水量的多少,补水量大时,pH值升高,补水量少时,pH值降低,通常调好后pH值在合理范围波动,不需要复杂的补水调节装置;转冷水箱溢流水通过转子冷却水箱的溢流口通过溢流水管进入水封箱,此种排水方式是直接采用转冷水箱自有的溢流水管排水,无需再在转冷水箱上开口焊接排水管;水封箱采用空心圆锤式水封装置,随着水封箱水位上升,水的浮力增加,将空心圆锤浮起,水从出水管流出;当水封箱失水时,空心圆锤落下将出水管封闭,防止机组负压排气装置漏入空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安全性能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忻州广宇煤电有限公司,未经华电忻州广宇煤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040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