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步态训练康复机器人起立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09534.6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03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梁旭斌;邓盛深;韦海燕;朱林书;陈琳;蒲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7/005 | 分类号: | A61G7/005;A61G7/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步态 训练 康复 机器人 起立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步态训练康复机器人起立机构,其至少包括连接杆、臀部支架、床身、电动推杆、底架。床身通过连接杆和电动推杆安装在底架上;床身与电动推杆通过转动连接;电动推杆和连接杆通过转动连接固定在底架上;针对目前下肢康复机器人起立机构复杂和患者适用范围不广的问题,利用电动推杆与床身的夹角θ范围,根据床身高度与电动推杆在底架夹角β的关系,通过力平衡原理,建立底架支撑杆件,使电动推杆直接推动床身在0°到90°之间转动来适应身高在1500mm‑1900mm之间患者的康复训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康复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步态训练康复机器人起立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现状日趋严峻,脑卒中或其它原因导致的下肢障碍患者众多,这类特殊群体极需关爱,除人工和药物恢复外,还需要科学的训练模式来帮助患者恢复下肢活动的能力。目前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有不同的康复情况,通常需要进行平躺、斜卧、站立的多位姿康复训练。目前现有的文献中,如CN105769506B,名称为下肢康复机器人,该下肢康复机器人包括底座、支撑座、躺板、支撑杆、电机,该电机安装在底座,通过电机来推动支撑杆来控制翻转的角度;CN106264978B专利,名称为用于运动治疗的设备,该用于运动治疗的设备包括底座、倾斜机构、台板,通过倾斜机构使台板发生倾斜;以及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4546341A、CN104000706A等目前所公开的文献中,其下肢康复机器人起立机构复杂,同时不能满足身高在1500mm-1900mm范围内患者的康复训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下肢康复机器人起立机构复杂和患者适用范围不广的问题,提供一种步态训练康复机器人起立机构,通过电动推杆直接推动床身在0°到90°之间转动来适应身高在1500mm-1900mm之间患者的康复训练。
本发明主要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步态训练康复机器人起立机构,至少包括:连接杆1、臀部支架2、床身3、电动推杆6、底架7。
所述连接杆1的上端固定在臀部支架2下表面,连接杆1的下端与底架7转动连接;所述臀部支架2固定在床身3上,承载平躺时患者的臀部;所述电动推杆6的上端与床身3转动连接,电动推杆6的下端与底架7转动连接。
所述床身3至少包括床架4、上端轴承5;所述上端轴承5固定在床架4下面中间位置,上端轴承5与电动推杆6上端通过轴转动连接。
所述底架7至少包括自锁滚轮8、底架纵梁9、下端轴承10、底架支撑杆件11、底架横梁12、连接杆轴承13;所述自锁滚轮8安装于底架纵梁9下表面,承载和移动步态训练康复机器人起立机构;所述下端轴承10和连接杆轴承13分别固定在底架支撑杆件11上;所述底架横梁12左右两端与底架纵梁9固定,底架横梁12上表面与底架支撑杆件11固定。
所述底架支撑杆件11,根据力平衡原理,底架支撑杆件11组成桁架结构,支撑床身3 和电动推杆6。
所述电动推杆6与床身3的夹角θ,根据连杆机构压力角原理,所述夹角θ的变化范围可为34°-146°,夹角θ在这个范围内变化时,电动推杆6无锁死现象出现;所述电动推杆 6与底架7的夹角β。
所述电动推杆6与底架7的夹角β,夹角β的计算公式为:和式中H为床身3的高度,L为电动推杆6的长度,H1为电动推杆6下端离地面的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床身部分的转动结构简单,床身结构通过连接在底架上的电动推杆直接来推动床身从0°到90°的位姿的转换,从而能够提供给患者不同位姿的康复训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095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