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近场无线通信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10578.0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04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林信龙;林正镗;戴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速码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2 | 分类号: | H01Q1/32;H01Q1/38;H01Q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李旭;曹正建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碳酸酯底板 无线通信天线 本实用新型 上表面 下表面 近场 不规则表面 金属导线层 电动机车 化学蚀刻 技术效果 使用环境 挖空部 贴附 制程 防火 抵抗 关联 制作 加工 | ||
1.一种近场无线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聚碳酸酯底板,具有一第一上表面和一第一下表面;
一第二聚碳酸酯底板,具有一第二上表面和一第二下表面,其中该第二上表面朝向该第一下表面;以及
一金属导线层,设置于该第一下表面与该第二上表面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无线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具有一第一内挖空部,该第一内挖空部由该第一上表面延伸至该第一下表面,该金属导线层的一内缘在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的正投影圈围该第一内挖空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场无线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聚碳酸酯底板具有一第二内挖空部,且该第二内挖空部由该第二上表面延伸至该第二下表面,该金属导线层的该内缘在该第二聚碳酸酯底板的正投影圈围该第二内挖空部,且该第二内挖空部至少部分对齐该第一内挖空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无线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具有一第一外挖空部,该第一外挖空部由该第一上表面延伸至该第一下表面,当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正投影于该金属导线层时,该第一外挖空部位于该金属导线层的该外缘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场无线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挖空部与该金属导线层的该外缘的距离至少为5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场无线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聚碳酸酯底板具有一第二外挖空部,该第二外挖空部由该第一上表面延伸至该第一下表面,当该第二聚碳酸酯底板正投影于该金属导线层时,该第二外挖空部位于该金属导线层的该外缘的外侧,且至少部分对齐该第一外挖空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无线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具有一通孔,该通孔由该第一上表面延伸至该第一下表面,且部分的该金属导线层由该通孔外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场无线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连接器,设置于该第一上表面,通过该第一上表面的该通孔与该金属导线层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无线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导线层具有一外缘,该外缘与该第一上表面或该第二下表面的部份周缘对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无线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上表面与该第一下表面分别贴抵该金属导线层的二相对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无线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导线层为一铜箔导线层。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无线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与该第二聚碳酸酯底板具有不同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速码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速码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1057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一体化无人机侦测天线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频段组合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