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自动截流保护技术的输液加热、监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10709.5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27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郝永明;张明;闫启发;胡宁峰;丁庆丰;陈立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永明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A61M5/44 |
代理公司: | 34126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明珠大***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壳 电路板 卡槽 前壳 流量监测器 输液 本实用新型 电机组件 输液管 推拉盖 底端 截流 医疗器械领域 蓄电池 配合 处理信息 发送信号 监控装置 截流装置 控制组件 流动状态 内腔中部 异常信号 蜂鸣器 加热片 检测 回血 内腔 压管 加热 发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自动截流保护技术的输液加热、监控装置,特别是用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后壳、推拉盖和前壳,后壳的底端中部设有卡槽,后壳的底端设有与卡槽相配合的推拉盖,后壳的顶端设有前壳,后壳的内腔底部设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加热片,后壳的内腔中部设有截流装置和蓄电池,前壳内设有电路板,前壳的顶端嵌设有控制组件,电路板上设有与卡槽相配合的流量监测器;本实用新型通过流量监测器检测输液管内输液流动状态,一旦输液完成,检测出输液异状,流量监测器向电路板发送异常信号,电路板接收并处理信息,然后向电机组件和蜂鸣器发送信号,电机组件接受信号,并带动压管件完成截流作业,使得输液管停止作业,防止出现回血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自动截流保护技术的输液加热、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输液加热器接的是220V的电源,但是,医院现在在输液室里并没有每个座位边上都配有插座(以后也很难实现,因为不安全),会导致使用起来有局限性,不方便且一旦出现输液管破损或者水溢出来可能会漏电,导致人体触电,引发安全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部分输液加热器上设有感应报警功能,用于监测输液完成状况,一旦输液完成即使报警提醒工作人员,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更换或撤除,但是,在医院吵杂环境中,医护人员可能无法听见或者在病床上由于病人睡着的情况下没有听到,仍然会导致水流完后回血,以致影响病人身体健康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自动截流保护技术的输液加热、监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自动截流保护技术的输液加热、监控装置,包括后壳、推拉盖和前壳,后壳的底端中部设有卡槽,后壳的底端设有与卡槽相配合的推拉盖,后壳的顶端设有前壳,后壳的内腔底部设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加热片,后壳的内腔中部设有截流装置和蓄电池,前壳内设有电路板,前壳的顶端嵌设有控制组件,电路板分别与控制组件和截流装置以及蓄电池连接,电路板上设有与卡槽相配合的流量监测器。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基于自动截流保护技术的输液加热、监控装置的使用效果,截流装置包括安装盒和电机组件,安装盒设在后壳的内腔左侧,安装盒内设有电机组件,电机组件上的电机轴输出端贯穿安装盒的侧壁且套设有与输液管相配合的压管件,电机组件与电路板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基于自动截流保护技术的输液加热、监控装置的使用效果,压管件是弧形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基于自动截流保护技术的输液加热、监控装置的使用效果,控制组件包括显示屏、温控开关、主开关、蜂鸣器和电量指示灯,显示屏、温控开关、主开关和蜂鸣器从上到下依次嵌设在前壳的正端面,前壳的正端面底端嵌设有电量指示导光柱,电路板的顶端面右侧均匀的设有四个与电量指示导光柱相配合的电量指示灯,电路板分别与显示屏、温控开关、主开关和蜂鸣器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基于自动截流保护技术的输液加热、监控装置的使用效果,电量指示导光柱设在蜂鸣器的下方。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基于自动截流保护技术的输液加热、监控装置的使用效果,前壳的后侧端嵌设有USB充电接口,USB充电接口与蓄电池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基于自动截流保护技术的输液加热、监控装置的使用效果,加热片是长条型结构,且加热片的横截面是半圆形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基于自动截流保护技术的输液加热、监控装置的使用效果,截流装置设在蓄电池的左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永明,未经郝永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107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