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静电消除功能的鼠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10957.X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4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勇;邱华;乔祖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群盛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54 | 分类号: | G06F3/035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刘兴耿 |
地址: | 523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鼠标 静电消除功能 导电棒体 静电消除 鼠标外壳 侧板 二极管 计算机配件 人手接触 影响静电 常规的 手感 通孔 腐蚀 标本 损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静电消除功能的鼠标,涉及计算机配件技术领域,该具有静电消除功能的鼠标包括鼠标外壳、静电消除带和静电消除二极管,静电消除带和静电消除二极管相连接,所述鼠标外壳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侧板;使非导电棒体插入到通孔内,此时即可对鼠标的表面进行清理,不会因为在对鼠标进行清理的过程中由于水会对导电棒体进行长时间的腐蚀发生损害而影响静电消除功能的使用,并且非导电棒体采用与侧板同样的材料制成,使使用者在使用不需要静电消除功能的鼠标时,人手接触的是鼠标外壳、侧板和非导电棒体,这些部件的材质相同,使用起来和常规的鼠标手感一致,不影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静电消除功能的鼠标。
背景技术
人体身上和周围所带的静电电压,可高达几百伏特、几千伏特甚至几万伏特,如冬季脱衣服常会有劈啪声,此时静电即已达数万或十数万伏特,当人们在身上积聚太多静电微粒时去接触电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人体健康有损害的同时静电还会对电器设备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而鼠标是人们工作、生活、娱乐中都必不可少的一种电器,这就更需要其有静电吸附功能。
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4883611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可消除静电的鼠标,包括鼠标本体,所述的鼠标本体上设置有静电消除带、静电消除二极管,所述的鼠标本体为“鼠”状椭圆形结构,所述的静电消除带位于所述的鼠标本体的圆弧表面的四周,所述的静电消除二极管位于所述的鼠标本体的内部,与所述的静电消除带相连接。
虽然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将静电消除,但是由于其将静电消除带设置在鼠标本体的圆弧表面的四周,而静电消除带由铜制金属和橡胶一体制造而成,表面有铜丝凸起,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使使用者感觉鼠标表面不够光滑,影响使用,而且在对鼠标表面进行清理或者使用时,也容易使静电消除带上的铜丝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发生腐蚀的问题,影响静电消除带的导电能力,从而影响了鼠标的静电消除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静电消除功能的鼠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对鼠标表面进行清理或者使用时,也容易使静电消除带上的铜丝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发生腐蚀的问题,影响静电消除带的导电能力,从而影响了鼠标的静电消除能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静电消除功能的鼠标,包括鼠标外壳、静电消除带和静电消除二极管,静电消除带和静电消除二极管相连接,所述鼠标外壳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侧板,侧板和鼠标外壳的外侧面通过弹性件连接,侧板的内壁设置有静电消除带和静电消除二极管,侧板上开设有若干的通孔,静电消除带上开设有与通孔位置一致的缺口,侧板和鼠标外壳的外侧面之间形成空腔,空腔通过设置在凹槽壁体上的条状口与外部接通,条状口插入有板体,板体的两侧面分别成型有与通孔位置一致的导电棒体和非导电棒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槽沿着鼠标外壳的边缘形状缩小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鼠标外壳的外侧面开设有导向孔,侧板的内壁连接有可穿过导向孔的导向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电棒体的材质为金属。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非导电棒体采用与侧板同样的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孔设置在使用者使用鼠标时手指在侧板上的接触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群盛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群盛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109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金属塑料嵌套鼠标
- 下一篇:触控笔结构及其尾盖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