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11724.1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3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照德;刘键;李永金;王兵;刘伟;陈云丰;邓宏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01 | 分类号: | E02D27/01;E02D31/06 |
代理公司: | 53100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左;罗继元 |
地址: | 6501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搭接部 基础块 钢筋混凝土筏板 基础连接 预埋螺杆 装配式 长度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 逆时针旋转 膨胀止水条 伸出 防渗能力 灌注孔 嵌合端 通孔组 嵌合 阴角 预埋 灌注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连接结构,旨在提供一种防渗能力好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连接结构。它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基础块和第二基础块;所述第一基础块上、与第二基础块的连接端的下部设置向第二基础块伸出的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的截面呈逆时针旋转90度的L形;所述第一搭接部内、沿其长度方向预埋设置两列向上伸出的预埋螺杆组;所述第二基础块上、与第一基础块的连接端的上部设置与第一搭接部嵌合的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二搭接部上设置两列供对应预埋螺杆组穿过的通孔组;所述第一搭接部及第二搭接部嵌合端面的阴角处均设置有膨胀止水条;所述第二搭接部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灌注用的灌注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新型城市已成为指导我国城市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地下市政建筑作为一种综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合理收纳城市运营所需生命管线的地下隧道结构,是21世纪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地下结构具有施工快捷,工期短,对城市道路交通影响小的特点,得到大力推广。用于装配式地下结构的基础连接,要求其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同时并具有足够的防水性。而现有的土筏板基础连接结构为了确保足够的连接强度,设计较为复杂,导致施工成本高,且存在连接位置渗水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施工成本低,防水性能好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连接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连接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基础块和第二基础块;所述第一基础块上、与第二基础块的连接端的下部设置向第二基础块伸出的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的截面呈逆时针旋转90度的L形;所述第一搭接部内、沿其长度方向预埋设置两列向上伸出的预埋螺杆组;所述第二基础块上、与第一基础块的连接端的上部设置与第一搭接部嵌合的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二搭接部上设置两列供对应预埋螺杆组穿过的通孔组;所述第一搭接部及第二搭接部嵌合端面的阴角处均设置有膨胀止水条;所述第二搭接部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灌注用的灌注孔;所述第一搭接部及第二搭接部嵌合端面之间设置有砂浆层。
优选的是,所述通孔组的各通孔内设置有预埋套管。
优选的是,所述通孔组的各通孔上端设置有沉头孔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高筏板基础连接强度和抗渗性能,并大大减小后浇量施工量,对施工工期和成本控制有较大收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以附图为基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117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主体浇筑模板快速加固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大直径单桩基础抗冰锥灌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