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散热器辅助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14453.5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39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田腾飞;王宝中;刘佳鑫;李嘉旭;滕怀钰;武建秋;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8B15/04 | 分类号: | B08B15/04;B08B5/02;B60K11/06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3210 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滤清器 导风罩 吸尘腔 散热器 高压皮管 导流罩 辅助除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 车辆散热器 冷却风扇 散热器组 吸尘口 散热器翅片 灰尘颗粒 冷却系统 通气开口 稳定运行 压力差 吹洗 附着 清灰 堆积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散热器辅助除尘装置。包括散热器组,散热器组的一侧设有导风罩,导风罩上设有冷却风扇,导风罩两侧分别设有通气开口并且连接有导流罩,导流罩上设有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上连接有高压皮管,导风罩两侧的空气滤清器上的高压皮管之间连接有吸尘腔,吸尘腔上设有吸尘口,冷却风扇启动产生压力差,进而使导风罩、导流罩、空气滤清器、高压皮管及吸尘腔内形成气流,通过吸尘腔上的吸尘口吸收堆积在散热器翅片上的灰尘,灰尘随气流到达空气滤清器,通过空气滤清器除去灰尘颗粒。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散热器附着的灰尘进行吹洗,从而更加方便地对散热器进行清灰工作,最终达到保持散热器在较好环境下工作,冷却系统稳定运行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散热器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车辆散热器辅助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车辆的发动机在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为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一般使用散热器等装置进行温度管理,这些装置的性能对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其中散热器的几何特征决定其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会积攒灰尘,从而降低散热器的换热系数与散热效率,导致冷却介质中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发动机工作温度过高,甚至导致发动机的损坏。为保证散热系统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保持发动机工作稳定性,散热器的除尘工作尤为重要。
现阶段散热器的清洗除尘主要是通过高压水流的冲击力去除沉积物,不同方法的区别在于是否拆卸散热器。如今车辆散热器主要是铝合金材质,材料本身的刚度与强度较低,同时散热器翅片的几何特征进一步强化了翅片容易受损的特性,所以高压水流的冲击以及散热器的拆卸与安装极易造成翅片损伤,从而降低散热器散热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车辆散热器辅助除尘,对散热器附着的灰尘进行吹洗,从而更加方便地对散热器进行清灰工作,最终达到保持散热器在较好环境下工作,冷却系统稳定运行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辆散热器辅助除尘装置,包括散热器组,散热器组的一侧设置有导风罩,导风罩上设置有冷却风扇,导风罩两侧分别设置有通气开口并且连接有导流罩,导流罩上设置有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上连接有高压皮管,导风罩两侧的空气滤清器上的高压皮管之间连接有吸尘腔,吸尘腔上设置有与散热器组相对应的吸尘口;冷却风扇启动产生压力差,进而使导风罩、导流罩、空气滤清器、高压皮管及吸尘腔内形成气流,通过吸尘腔上的吸尘口吸收堆积在散热器翅片上的灰尘,灰尘随气流到达空气滤清器,通过空气滤清器除去气流中夹杂的灰尘颗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在车辆发动机不需要散热时,驾驶员启动该散热器辅助除尘装置,首先,冷却风扇通电运转,在导风罩与导流罩的空腔中产生负压力,压力经管道等传递到吸尘腔处,吸尘腔的吸尘口处压力为大气压力,在该压力作用下,装置中产生气流;气流经过空气滤清器,除去气流中夹杂的灰尘颗粒,保证车辆动力舱清洁,本车辆散热器辅助除尘装置的运用,使得散热器的清灰工作免以拆除整体散热器,节省了清灰工作的所需的时间与成本,同时该装置利用冷却扇产生清灰气流,省去了清灰设备,避免了传统清灰易造成的散热器翅片折弯等问题。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散热器组的另一侧呈对称状分别设置有桁架,桁架上设置有丝杠滑轨和用于驱动丝杠滑轨转动的第一电机,丝杠滑轨上设置有与吸尘腔连接的滑块;第一电机通电运转带动丝杠滑轨转动,进而通过滑块带动吸尘腔在丝杠滑轨上滑动,运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最终达到吸尘腔的吸尘口处扫过散热器空气侧,即使气流扫过散热器空气侧。
散热器组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导风罩设置在第一散热器上,桁架设置在第二散热器上,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之间设置有进气格栅,进气格栅包括框架、叶片和第二电机,叶片设置在框架内,通过第二电机带动叶片展开与闭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144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坡口排烟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测绘实验的倾斜摄影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