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围岩变形量监测装置的装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17652.1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2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黄龙华;于洋;耿大新;周双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 |
代理公司: | 南昌卓尔精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3 | 代理人: | 罗茶根 |
地址: | 330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装置 固定板 复位 向前移动 墙面 安装检测装置 隧道围岩变形 本实用新型 监测装置 向后移动 装卸结构 固定杆 推块 配合 复位弹簧 拉力弹簧 螺栓固定 向前偏移 固定箱 活动杆 连接杆 滑槽 卡槽 耗时 检测 脱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围岩变形量监测装置的装卸结构,包括墙面本体,墙面本体的前侧设置有检测装置本体。检测装置本体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杆向前偏移推动固定板向前移动,固定板配合滑槽向前移动带动固定杆向前移动直至脱离卡槽解除固定,连接杆配合复位弹簧使推块复位,推块复位使固定板配合拉力弹簧复位,固定板向后移动带动固定杆向后移动完成复位,解决了现有的检测装置需要安装若干个大多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在墙面进行检测,操作步骤繁琐耗时耗力的问题,减少了使用者安装检测装置的劳动力,也减少了使用者后续安装检测装置的工作时间,提升了检测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围岩变形量监测装置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围岩变形量监测装置的装卸结构。
背景技术
围岩变形是指围岩发生流变、蠕变、徐变、位移、沉降及底鼓的总称。松散、破碎围岩体的冒落、塌方,软弱和膨胀性土岩土体的局部和整体的径向大变形和塌滑,山体变形,以及坚硬完整岩体中的岩爆。
在隧道检测时,需要用到隧道围岩变形量监测装置,但现有的检测装置需要安装若干个大多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在墙面进行检测,操作步骤繁琐耗时耗力,增加了使用者安装检测装置的劳动力,也增加了使用者后续安装检测装置的工作时间,降低了检测装置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围岩变形量监测装置的装卸结构,具备装卸方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检测装置需要安装若干个大多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在墙面进行检测,操作步骤繁琐耗时耗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围岩变形量监测装置的装卸结构,包括墙面本体,所述墙面本体的前侧设置有检测装置本体,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墙面本体的前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箱的内腔横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部贯穿支撑板的顶部,所述活动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翘板,所述固定箱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螺帽,所述连接杆的背侧贯穿至固定箱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翘板远离活动杆的一端与推块的底部接触,所述固定箱内壁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活动杆的前侧与固定板的背侧接触,所述固定板的背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背侧贯穿至卡槽的内部,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卡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卡齿。
优选的,所述固定箱内壁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固定板配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前侧且对应连接杆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连接杆的表面且位于固定环和螺帽之间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前侧与螺帽的背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背侧与固定环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与连接杆配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背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的背侧与固定箱内壁的背侧固定连接,所述拉力弹簧与固定板配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横截面积大于活动杆和翘板移动距离。
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背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固定杆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176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螺栓载荷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经纬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