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易潮解晶体的控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20370.7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87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冬;吴佳滨;王延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罗默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3/04 | 分类号: | H01S3/04;H01S3/042 |
代理公司: | 南京华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5 | 代理人: | 宋方园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 固定板 光学晶体 加热 易潮解晶体 加热装置 控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 空气加热 周围空气 加热装置安装 两端开口 筒状结构 隔热垫 晶体的 热传导 潮解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潮解晶体的控温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固定板和导热块,所述加热装置安装在固定板的下方,导热块为U形状,导热块位于固定板上,导热块与固定板形成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固定板上方放置有光学晶体,固定板与光学晶体之间设有下隔热垫;通过加热装置将导热块加热,导热块加热将光学晶体的空气加热,使得光学晶体周围空气保持干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潮解晶体的控温装置,通过加热装置将固定板加热,利用热传导,将导热块加热,导热块加热将光学晶体的空气加热,使得光学晶体周围空气保持干燥,保证晶体的潮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易潮解晶体的控温装置,属于光学元件领域。
背景技术
各类激光器及实验科研领域用到的光学晶体,很多情况下是研究晶体的特性或者是做一些科研领域所用到的光学晶体,多数情况下是没有进行处理,如镀膜或进行光学加工处理的晶体,而这类光学晶体容易潮解,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损坏。有时潮解的时间不够做一次科研实验,在实验未完成的情况下晶体就已损坏。晶体价格高,尤其是精度要求高的晶体,其成本非常高,大大增加了科研实验的时间和成本。
目前针对这类晶体没有很好的保护或控温系统来保证晶体的潮解,对该领域也没有相对应的研究。大多都是根据正在科研的晶体,进行简单设计防潮解的装置,其中有很多劣势,如结构复杂,调节复杂,或热量过大,导致晶体过热,这样会使晶体产生热变形或热应力,导致光路不能沿直线传输或不能满足技术指标要求或测试数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易潮解晶体的控温装置,通过加热装置将固定板加热,利用热传导,将导热块加热,导热块加热将光学晶体的空气加热,使得光学晶体周围空气保持干燥,保证晶体的潮解。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易潮解晶体的控温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固定板和导热块,所述加热装置安装在固定板的下方,导热块为U形状,导热块位于固定板上,导热块与固定板形成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固定板上方放置有光学晶体,固定板与光学晶体之间设有下隔热垫;通过加热装置将导热块加热,导热块加热将光学晶体的空气加热,使得光学晶体周围空气保持干燥。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装置为TEC控温单元。
作为优选,所述TEC控温单元下方设有冷却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装置为水冷却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水冷却装置包含水冷板,所述水冷板内设有冷却回路,冷却回路通过接头与水冷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块外设有上隔热垫,上隔热垫外设有壳体。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块表面与光学晶体表面之间的距离其中,Φ12为晶体表面与导热块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量;E12为导热块表面辐射热量;A为导热块表面的辐射面积;T1为导热块的温度;T2为光学晶体自身的温度,光学晶体自身的温度是指光学晶体所在环境的温度,在一开始就确定的,可以用测温计等方法测量环境温度;ε1为导热块的发射率;ε2为光学晶体的发射率;σ为黑体辐射常数,I为导热块的辐射强度;η为满足实验要求的热量转换效率。
在本发明中,TEC控制单元属于高精度控制元件,可以准确控制固定板上的温度,从而控制侧导热块及上导热块的温度,保证各导热块的温度在适当的范围内,这样各导热块的温度辐射到光学晶体周围空气的温度为可控制温度,保证光学晶体始终处于干燥及恒温的状态,保证光学晶体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出现潮解等损坏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罗默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罗默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203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效去带电粒子污染的腔镜保护装置、激光器
- 下一篇:远程增益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