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钟铃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20753.4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5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燕;员嗣家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员嗣家杰 |
主分类号: | G10K1/06 | 分类号: | G10K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4000 陕西省渭***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板 盒体底座 小圆通孔 固定绳 钟状 松紧带 本实用新型 环形松紧带 尾部设置 携带方便 短侧边 固定钩 体积小 合页 盒体 拉紧 紧贴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钟铃,包括长方形的盒体底座,盒体底座上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通过合页固定在盒体的一个短侧边上,立板的上部设置有小圆通孔,小圆通孔上固定有钟状铃,盒体底座的两个短侧边外表面下部分别设置有固定钩,钟状铃的尾部设置固定绳穿过小圆通孔,固定绳上连接有环形松紧带。该钟铃用松紧带拉紧钟铃,既有弹性,又能保持钟铃始终紧贴立板,充分显现了钟铃本身圆润清脆的声音,而且该钟铃体积小,携带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伴奏乐器,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陕西华阴老腔中使用的钟铃。
背景技术
华阴老腔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是皮影戏的一种,唱戏人在后台是皮影戏,唱戏人跑到前台吼唱就是老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的双泉村。老腔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其中两人直接坐在地上,左边的手持胡琴,右边的则负责打击乐--自制的梆子和钟铃。现有的钟铃是在一个方形木块上固定一个立柱,立柱上用铁丝固定一个金属的钟状的小铃,然后手持金属棒敲击钟铃产生伴奏音。这种钟铃因铃是用铁丝刚性连接,产生的音不圆润清脆,而且使用时间长了铁丝会松弛,同时,现有的钟铃体积大,不能折叠,携带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钟铃。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钟铃,包括长方形的盒体底座,盒体底座上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通过合页固定在盒体的一个短侧边上,立板的上部设置有小圆通孔,小圆通孔上固定有钟状铃,盒体底座的两个短侧边外表面下部分别设置有固定钩,钟状铃的尾部设置固定绳穿过小圆通孔,固定绳上连接有环形松紧带。
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钩是紧钉在盒体短侧边上的外露钉子头。
上述方案中,所述松紧带是牛皮筋橡胶带。
该钟铃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该钟铃用松紧带拉紧钟铃,既有弹性,又能保持钟铃始终紧贴立板,充分显现了钟铃本身圆润清脆的声音。
2、该钟铃通过合页可折叠,体积小,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钟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闭合状态的状态与。
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盒体底座,2.立板,3.钟状铃,4.合页,5.前固定钩,6.小圆通孔,7.固定绳,8.松紧带,9.后固定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钟铃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钟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闭合状态的状态与,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该钟铃包括长方形的盒体底座1,盒体底座1的一个短侧边上设置有立板2,立板2通过合页4固定在盒体上,立板2的上部设置有小圆通孔6,钟状铃3的尾部设置固定绳7穿过小圆通孔6,固定绳7上连接有环形松紧带8,松紧带8是牛皮筋橡胶带。盒体底座1的两个短侧边外表面下部分别设置有前固定钩5和后固定钩9,前、后固定钩是紧钉在盒体上的外露钉子头。
演奏时,将立板2立起,松紧带8拉紧固定绳7并挂在后固定钩9上,这样就保证了立板处在直立状态,便于用小金属棒敲击钟铃进行演奏,演奏结束后,松开松紧带8,将立板2盖在盒体底座上,并用松紧带8挂在前固定钩5上,这样,立板2也不会自动开起,盒体内可放置一些如敲击的小铁棒之类的附件,这些小附件也不会掉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员嗣家杰,未经员嗣家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207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点歌机
- 下一篇:快装吸声模块结构及其装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