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材的半空心铆钉自冲铆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24178.5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81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孟宪明;方锐;吴昊;黄亚烽;张赛;郑崇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5/10 | 分类号: | B21J15/10;B21J15/20;B21J15/28 |
代理公司: | 12211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慧玲<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盘 下压轴 套筒 气压缸 自冲铆接装置 半空心铆钉 本实用新型 辅助气压 铆接机构 铝材 铆接 第二压力传感器 第一压力传感器 伸缩杆固定 位移传感器 铆接力 冲头 底端 压轴 支架 制备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材的半空心铆钉自冲铆接装置,包括支架和铆接机构;所述的铆接机构包括压盘、下压轴、套筒、主动气压缸和2个辅助气压缸,所述的主动气压缸位于压盘的上方,且压盘与主动气压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压轴的顶端与压盘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压轴的底端设有冲头,所述的套筒套在下压轴的外侧,所述的辅助气压缸均固定在压盘与套筒之间;所述的压盘上设有用于检测压盘所受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套筒的底部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的下压轴上设有位移传感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铝材的半空心铆钉自冲铆接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控制铆接的速度或铆接力的大小来完成铆接接头的制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铆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铝材的半空心铆钉自冲铆接装置。
背景技术
自冲铆接是指通过外力将半空心自冲铆钉压入板材,使铆钉刺穿上层板材,然后在下凹模的作用下,铆钉脚在下层板中扩张并与之一起发生变形,形成机械互锁连接的工艺。随着人们对汽车需求量的增加,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汽车轻量化材料的使用,可以在满足安全性的要求下,很好地提高汽车的环保性及燃油经济性,因此汽车轻量化越来越被各大汽车厂商重视。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就是减少汽车白车身的质量,所以铝合金、镁合金等各种新型轻量化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车身的制造,而自冲铆接可以很好的用于轻量化材料的连接。
自冲铆接头的强度与可靠性和自冲铆工艺参数的选取有直接的关系,这些工艺参数主要是板材、凹模、压边圈、铆钉和冲头等的参数的和参数的相互匹配关系。如何根据需要设计接头性能最佳的自冲铆接设备,成为目前自冲铆设备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并且,市面上常见的自冲铆设备均未达到轻量化铝制车身生产线应用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铝材的半空心铆钉自冲铆接装置,以分别控制铆接力的大小和速度、压边力的大小、铆接的深度来完成自冲铆接过程。通过改变影响接头质量的板材、凹模、压边圈、铆钉和冲头等的工艺参数,确定对于特定需求的最优的工艺参数,为自冲铆接设备的研发提供依据,从而减小设备研发的周期,加快全铝车身技术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铝材的半空心铆钉自冲铆接装置,包括支架和铆接机构,所述的铆接机构位于支架的上方;
所述的铆接机构包括压盘、下压轴、套筒、主动气压缸和2个辅助气压缸,所述的主动气压缸位于压盘的上方,且压盘与主动气压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压轴位于压盘的下方,所述的下压轴的顶端与压盘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压轴的底端设有冲头,所述的套筒套在下压轴的外侧,且所述的冲头位于套筒内,所述的辅助气压缸均固定在压盘与套筒之间,且辅助气压缸分别位于下压轴的两侧;
所述的压盘上设有用于检测压盘所受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
所述的套筒的底部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的下压轴上设有位移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包括顶板、底板和侧板,所述的侧板固定在顶板与底板之间,所述的顶板位于底板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套筒位于安装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板上设有凹模和2个支撑钉,所述的凹模位于所述的安装孔的下方,所述的凹模和支撑钉均固定在底板上,且支撑钉分别位于凹模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凹模的下方设有托盘,所述的凹模固定在托盘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套筒的顶部设有连接盘,所述的辅助气压缸固定在连接盘与所述的压盘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套筒的底部设有压边圈,所述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固定在压边圈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241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冲床退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锅具铆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