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网络记录分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25168.3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82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徐东峰 |
地址: | 361024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记录分析装置 通风散热层 后壳体 前壳体 散热口 指示灯 备用蓄电池 挡板 智能网络 聚风口 散热 本实用新型 显示屏设置 前端设置 散热区域 通风方式 芯片放置 主供电源 上端 供电源 连接区 前端面 外挡板 装置侧 壳体 下端 显示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网络记录分析装置,涉及记录分析装置相关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散热通风方式单一,散热区域有限,散热的效果不够好的问题。所述装置侧壳体的前端面安装有前壳体,所述前壳体的上端设置有通风散热层,所述通风散热层的前端设置有前聚风口,所述前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屏和指示灯,且显示屏设置在指示灯的一侧,所述通风散热层的下端设置有后壳体,所述后壳体上设置有后聚风口,所述后壳体上设置有主供电源,所述主供电源的一侧设置有左散热口,所述连接区的一侧设置有右散热口,所述右散热口的一侧设置有备用蓄电池挡板,所述备用蓄电池挡板的一侧设置有芯片放置处外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记录分析装置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网络记录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智能变电站建设迅速,电力二次系统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专用的记录分析装置也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变电站电气量、开关量等一系列信息都采用报文形式传输,使用记录分析装置之后,使得智能变电站的信息记录、系统调试、故障分析等方面的手段得到大大加强。
但现有技术的散热通风方式较为单一,采用散热风扇的方式进行散热,但是散热风扇的散热区域有限,集中于散热风扇的前部,后部区域的热量继续积累,且散热风扇由于功率的限制,散热的效率不够高,进行散热的效果不够好;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智能网络记录分析装置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网络记录分析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的散热通风方式单一,散热区域有限,散热的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网络记录分析装置,包括装置侧壳体,所述装置侧壳体的前端面安装有前壳体,所述前壳体的上端设置有通风散热层,所述通风散热层的前端设置有前聚风口,所述前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屏和指示灯,且显示屏设置在指示灯的一侧,所述通风散热层的下端设置有后壳体,所述后壳体上设置有后聚风口,所述后壳体上设置有主供电源,所述主供电源的一侧设置有左散热口,所述左散热口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区,所述连接区的一侧设置有右散热口,所述右散热口的一侧设置有备用蓄电池挡板,所述备用蓄电池挡板的一侧设置有芯片放置处外挡板,所述通风散热层内设置有通风道,所述通风道上设置有散热孔,所述后聚风口内设置有PP棉滤片。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的输入端与CPU集成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CPU集成芯片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流电压检测模块和故障记录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CPU集成芯片的输出端与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入端与故障记录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心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心服务器的输入端分别与主电源测电模块和备用电源测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中心服务器的输出端与断电保护切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断电保护切换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备用电源测电模块和CPU集成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备用电源测电模块与主电源测电模块双向连接,所述主电源测电模块与故障记录模块双向连接,所述故障记录模块的输出端与存储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故障记录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流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流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记录端口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嵌入前壳体的内部,所述前壳体与装置侧壳体通过螺丝连接,所述前聚风口设置有四个,且前聚风口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通风散热层的下端设置有隔板,且隔板的下端设置有构件腔,且隔板与装置侧壳体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后聚风口设置有四个,且后聚风口对称设置,所述备用蓄电池挡板与后壳体通过螺丝连接,所述芯片放置处外挡板与后壳体通过螺丝连接,所述备用蓄电池挡板和芯片放置处外挡板上均设置有槽条。
优选的,所述通风道设置有八个,所述前聚风口、后聚风口和通风道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通风道贯穿通风散热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251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储能智能监控与管理系统
- 下一篇:辐射环境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