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高电线电缆使用寿命的预埋壳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26349.8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88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于福成;吴开征;马玉麒;全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伸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9/00 | 分类号: | H02G9/00;H02G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6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线电缆 使用寿命 进线管 壳体 预埋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壳体内部 保护层 防水层 加强层 吸水带 中空 卡槽 内壁 内卡 连通 防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高电线电缆使用寿命的预埋壳,属于电线电缆防护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提高电线电缆使用寿命的预埋壳,包括壳体和进线管,壳体内部中空,进线管与壳体连通,所述壳体从内到外依次包括防水层、加强层以及保护层,进线管的内壁开设有环形的卡槽,卡槽内卡设有吸水带,达到提高电线电缆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防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提高电线电缆使用寿命的预埋壳。
背景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美观以及提高空间利用率,往往需要将电线电缆埋设于地下,将电线电缆埋在地下之后,对于电线电缆的防腐、防水等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电线电缆的接头处的防水能力。
现有的地下电线电缆的接头处的防水方式为在接头处缠绕防水绝缘胶带,但是这种防水方式较为落后,防水能力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电线电缆使用寿命的预埋壳,达到提高电线电缆防水能力以提高使用寿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提高电线电缆使用寿命的预埋壳,包括壳体和进线管,壳体内部中空,进线管与壳体连通,所述壳体从内到外依次包括防水层、加强层以及保护层,进线管的内壁开设有环形的卡槽,卡槽内卡设有吸水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线电缆埋于地下时,首先将接头处从进线管塞入壳体内并将接头接好,防水层、加强层以及保护层提高了壳体的防水能力和强度,由于进线管与壳体内部连通,因此土壤中的水分会顺着进线管进入到壳体内,导致壳体内的电线电缆容易被浸泡损坏,但是设置卡槽和吸水带之后,水分通过进线管的过程中,水分会进入到卡槽内,并且被卡槽内的吸水带吸收,从而大大减少了进入到壳体内部的水分,提高防水能力,进而对电线电缆的接头进行有效保护,提高了电线电缆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水带的厚度小于卡槽的深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吸水带的厚度小于卡槽的深度,因此当吸水带卡设在卡槽内部时,卡槽仍然留有一部分的容纳空间,水分进入到卡槽内时,首先停留在卡槽余留的容纳空间内,然后逐渐被吸水带吸收,从而提高了阻水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电线电缆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线管远离壳体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包括上卡套和下卡套,上卡套开设有上槽口,下卡套对应位置处开设有下槽口,上槽口和下槽口拼接后与进线管内径相等,上卡套朝向下卡套的一侧弹性连接有卡紧片,下卡套与进线管的端口固定连接,上卡套和下卡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电线电缆装入壳体之后,再将上卡套和下卡套利用螺栓固定在一起,固定的过程中,电线电缆被集中在上槽口和下槽口之间,并且卡紧片抵接在电线电缆上,使得电线电缆不会轻易从进线管脱落,提高了稳定性,同时固定件也能够将一部分的水分以及杂物隔离在进线管以外,进一步提高防水、防杂物能力,间接提高了电线电缆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紧片远离上卡套的一侧设置有上压紧片,上压紧片粘接在上卡套以及上槽口内,下卡套朝向上卡套的一侧设置有下压紧片,下压紧片粘接在下卡套以及下槽口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压紧片和下压紧片相互抵接后,能够将电线电缆更好地卡住,使得电线电缆在壳体内的稳定性更高,不会轻易脱离壳体,同时,上压紧片和下压紧片配合后能够将进线管的管口的缝隙进一步缩小,从而提高防水和防杂物能力,进而提高了对电线电缆的接头处的保护能力,提高电线电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压紧片为橡胶材质的上压紧片,下压紧片为橡胶材质的下压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伸和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伸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263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