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机废气吸附电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26542.1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38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查红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查红平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44;B01D53/40;B01D53/32;B01D53/18;B01D5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孙进华;吴林 |
地址: | 343100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电解设备 蜂窝活性炭 有机废气吸附 电解装置 吸收设备 有机废气 碱液喷 喷淋管 填料层 喷淋 碳粉 转轮 本实用新型 电化学降解 运行稳定性 依次连接 有机结合 治理装置 电解槽 全流程 上部罩 收集槽 下部槽 壳体 转盘 再生 吸收 治理 | ||
1.一种有机废气吸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前后依次连接的碳粉浆喷淋吸附和电解设备段、转轮蜂窝活性炭吸附和电解设备段以及碱液喷淋吸收设备段,且上述三个设备段均安装在由下部槽体和上部罩体组成的壳体中,其中
所述碳粉浆喷淋吸附和电解设备段包括上部罩体内前后排列的多组第一单元和下部的第一电解槽,每组第一单元包括前后依次排列的第一喷淋管和第一填料层;所述转轮蜂窝活性炭吸附和电解设备段包括上部罩体和下部的第二电解槽内前后排列的多个蜂窝活性炭吸附转盘,这些蜂窝活性炭吸附转盘由驱动轴穿过圆心串联并带动旋转,所述驱动轴至少从一侧壳体伸出;所述碱液喷淋吸收设备段包括上部罩体内前后排列的多组第二单元和下部的收集槽,每组第二单元包括前后依次排列的第二喷淋管和第二填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粉浆喷淋吸附和电解设备段还在最后一组第一单元后设有第一斜管除雾层;所述碱液喷淋吸收设备段还在最后一组第二单元后设有第二斜管除雾层;和/或所述转轮蜂窝活性炭吸附和电解设备段还在最后一个蜂窝活性炭吸附转盘后设有第三斜管除雾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单元还在第一喷淋管和第一填料层之间设有第一导流板;每个所述第二单元还在第二喷淋管和第二填料层之间设有第二导流板;以及第一个蜂窝活性炭吸附转盘之前还设有第三导流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罩体和下部槽体对接处采用密封垫密封;所述导流板相对于之后的填料层或蜂窝活性炭吸附转盘径向凸出5-10cm;且所述导流板与之后的填料层或蜂窝活性炭吸附转盘的间距为1c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解槽、第二电解槽和收集槽为方形槽,外部依次连接,内部相互独立;所述上部罩体在上述三个设备段处内部贯通,其横截面为半圆形,罩体前端连接进气管,罩体后端连接排放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解槽内设有并均布第一三维填充电极床,所述第二电解槽内设有并均布第二三维电极床;所述第二三维电极床的阴极和阳极还均匀分布在所述多个蜂窝活性炭吸附转盘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解槽、第二电解槽和收集槽底部还分别设有第一液体出口、第三液体出口和第二液体出口,用于连接液体循环泵和/或超声波发生器;所述液体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喷淋管和/或电解槽内循环搅拌管的入口对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伸出壳体一侧还连接有传动系统;所述第一电解槽和第二电解槽还连接有电解液监控系统和自动加药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活性炭吸附转盘的厚度为3-5cm,数量为2-5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查红平,未经查红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265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