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弯折复合铜芯丝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28360.8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71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和平;张益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宁市隆源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7/18;H01B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5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铜 铜芯丝 芯丝 本实用新型 表面成型 抗弯折 单丝 抗弯折性能 保护结构 表现形式 并列设置 成品线缆 单丝表面 镀镍石墨 物理性能 有效减少 重新设计 不一致 镀镍层 镀锡层 非圆形 铜芯线 卷绕 凸肋 线缆 线束 制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弯折复合铜芯丝,该复合铜芯丝包括铜芯丝本体,所述铜芯丝本体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为带多个凸肋的圆形铜单丝基体,也可以为并列设置的两根外径不一致的铜单丝,也可以为其他截面为非圆形截面的铜芯丝本体,这些铜芯丝本体在铜单丝表面的表面成型有镀锡层,同时在所述镀镍层表面成型有镀镍石墨烯层。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铜芯丝通过对结构的重新设计能有效提高铜芯线本体的机械强度和抗弯折性能,并能通过卷绕成线束来提高制备的线缆的整体物理性能,能有效减少保护结构的设计,减少成品线缆的重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磨损线材线缆领域,具体为一种进行过轻量化处理的抗弯折复合铜芯丝。
背景技术
铜芯线电缆是电能运输中常用的电缆,为了提高电力的输送效率,近年来多采用多芯电缆进行电力输送,同时为了保证电力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通常会在铜芯丝表面外包防护层,这些作为电缆的防护层由不同功能的保护层构成。
考虑到导线应用中的轻量化要求、生产成本的限制以及外层防护层的设置,厂家在进行铜芯线单丝处理时一般都不会进行特别处理,仅仅只会进行简单的镀层处理,经过简单镀层处理的铜芯线虽然会在某些方面的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这种简单的镀层处理的铜芯强度通常较低,不耐受高强度易断裂,不耐弯折,虽然能在防护层的保护下正常使用,但在生产制线的过程中,还是容易变形或者折断造成残次品,另外考虑到导线的机械强度方面的问题,通常会使用增粗导线的直径的方法提高其强度,这种铜导线单丝的增粗一方面在铜价飙升的背景下必然会导致成本的额外增加,同时也与制造业中普遍追求的轻量化标准相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抗弯折复合铜芯丝,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抗弯折复合铜芯丝,包括铜芯丝本体,所述铜芯丝本体的截面为非圆形截面,且在铜芯丝本体表面的表面成型有镀锡层,同时,在所述镀镍层表面成型有镀镍石墨烯层。
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铜芯丝本体包括圆形铜单丝基体,且在所述圆形铜单丝基体表面沿铜单丝延伸方向均匀设置有2条或者3条凸肋,所述凸肋截面为等边三角形或者1/2~2/3圆形,在圆形铜单丝基体的截面环面上均匀设置,且凸肋的截面面积之和为圆形铜单丝基体截面面积的1/8~1/12;所述镀锡层包裹圆形铜单丝基体表面,而所述镀镍石墨烯层包裹在所述镀锡层以及所述凸肋表面。
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铜芯丝本体包括并列设置的两根铜单丝,两根所述铜单丝的外径之比为1:3~1:4,两根铜单丝通过连接边连接,所述镀锡层包裹两根铜单丝表面,而所述镀镍石墨烯层包裹在所述镀锡层以及所述连接边表面。
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镀锡层的厚度为100~200μm。
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镀镍石墨烯层的厚度为200~300μ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抗弯折复合铜芯线能在最大程度保持铜芯丝单丝的电学性能的同时有效提高铜芯线单丝的韧性和机械强度,进而集中提高包绕成型后的线束的整体物理性能和部分抗腐蚀化学性能,便于成型时进行同质化处理,提高成型的线缆的品质的稳定性,并为提高线缆的轻量化设计要求提供帮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部分的细节示意图。
其中:1、凸肋;2、圆形铜单丝基体;3、第一铜单丝;4、连接边;5、第二铜单丝;6、镀锡层;7、镀镍石墨烯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宁市隆源铜业有限公司,未经常宁市隆源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283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