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底栖动物行为观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30708.7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9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孟珊;房景辉;蒋增杰;侯兴;董世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B07B1/46;B07B1/55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赵明媚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栖动物 拼板 本实用新型 行为观察 桶体 隔板 独立空间 中心柱 侧壁 倾向性 体内中心位置 顶部开口 隔板设置 拼接位置 试验数据 试验装置 桶体内壁 圆形底盘 底盘 插接 观察 拼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栖动物行为观察装置,涉及底栖动物试验装置领域,用以解决现有的底栖动物行为观察装置在观察底栖动物对不同底质的倾向性选择时,底质容易相互混合导致试验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桶体,桶体由侧壁和圆形底盘构成,桶体内中心位置处设有中心柱,桶体内壁与中心柱之间插接有隔板,底盘由呈扇形的拼板拼接而成,隔板设置于两拼板拼接位置处,拼板与两侧的隔板、桶体的侧壁围成顶部开口的独立空间,所述拼板能够全部或部分将所述独立空间的底部打开。本实用新型用于观察底栖动物对不同底质的选择倾向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底栖动物试验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底栖动物行为观察装置。
背景技术
底栖动物是指生活在湖泊底部的、肉眼可见的动物群落,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态功能,也是水体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重要环节,在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底栖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在人类生活中,底栖动物是重要的食品和药品来源、重要的天然饵料及重要的科学研究对象。不仅如此,许多底栖动物对环境的变化敏感,在环境监测方面以及水生生态系统方面,可作为重要的指示生物,同时底栖动物也是水生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营养循环和生态平衡的基础。
不同底质环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和所表现出的生物学特征存在着差异,因此底栖动物更倾向于哪种底质对于底栖动物的进一步研究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研究装置,在核算某一类底质中的底栖动物时,将某一种类的底质从研究装置中取出往往较为复杂、浪费时间以及可能会造成部分底栖动物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底质取出过程简单、省时省力且不会造成底栖动物死亡的底栖动物行为观察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桶体,桶体由侧壁和圆形底盘构成,桶体内中心位置处设有中心柱,桶体内壁与中心柱之间插接有隔板,底盘由呈扇形的拼板拼接而成,隔板设置于两拼板拼接位置处,拼板与两侧的隔板、桶体的侧壁围成顶部开口的独立空间,拼板能够部分或全部将所述独立空间的底部打开。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隔板将桶体内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空间,将每个独立的空间内分别放入不同的底质,使得底质的高度与隔板以及中心柱顶面高度相同,待底质稳定后将底栖动物置于中心柱顶面上,让底栖动物自由选择其喜欢的底质,观察和统计底上动物和底内动物对底质的选择情况并记录。待底内动物钻进底质并稳定后,将隔板抽出,由于底内动物在底质中可能会发生一定的移动,过几天将隔板重新插回,然后先后将所述独立空间的底部部分或全部打开,隔板所形成的独立空间内的底质连同其内的底栖动物分别从桶体中流出,分别统计核算此时不同底质内的底栖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并与隔板抽出前的情况比较。
进一步,拼板通过以下两种结构,来实现将所述独立空间底部部分或全部打开:
其一,中心柱下部设有沿桶体径向的连接柱,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在桶体的侧壁内侧,连接柱顶部设有容纳隔板的卡槽,该结构在将隔板抽出时,不会造成底质从两相邻拼板之间的空隙内掉落。
为更好的转动拼板,拼板内侧固定有转轴Ⅰ,转轴Ⅰ插于中心柱底部,拼板外侧固定有转轴Ⅱ,转轴Ⅱ伸出侧壁后自由端设有转把,拼板的两侧边与连接柱相接触;为防止拼板自发的发生转动,中心柱外表面设有弧形开槽Ⅰ,弧形开槽Ⅰ内设有插接在转轴Ⅰ内的固定轴,转轴Ⅰ可以沿固定轴往复运动和转动,转轴Ⅰ外表面设有与弧形开槽Ⅰ互相配合的弧形凸台Ⅰ;延伸在桶体外的转轴Ⅱ上设有弧形凸台Ⅱ,桶体侧壁上设有与弧形凸台Ⅱ互相配合的弧形开槽Ⅱ,转把设置在弧形凸台Ⅱ外侧,优选的,为促进在使用完毕后拼板自动复位,固定轴与转轴Ⅰ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弧形凸台Ⅰ和弧形凸台Ⅱ平行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307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胎鱼缸
- 下一篇:高落差自流水槽式养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