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毯裹土式生态挡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33699.7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3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潘世虎;罗秀卿;孙一博;陈在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A01G9/02 |
代理公司: | 31224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骏键 |
地址: | 2000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墙 墙身 本实用新型 挡墙基础 水土保护 土层 交换通道 生态挡墙 生态绿化 依次层叠 土体 定型 河岸 构筑 景观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毯裹土式生态挡墙结构,包括挡墙基础以及构筑在所述挡墙基础上的挡墙墙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墙身包括若干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定型裹土层,每一定型裹土层由水土保护毯以及包裹在所述水土保护毯内的土体构成。本实用新型既可保持河岸的水土交换通道,又能保证挡墙墙身的生态绿化景观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工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毯裹土式生态挡墙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城市河道,河道因为土地关系大多不可能采用梯形或复合梯形断面,基本需要采用直立式挡土结构。目前,传统的挡土墙结构一般采用混凝土、浆砌石、预制块体、宾格石笼等型式,虽然也是通过分级间填土绿化、预留生态通道等方式增加其生态性能,但是这些传统的挡土墙结构对河道生态影响较大,河岸土体由于墙体隔离无法与水体实现交换,硬质墙体又无法有助于植物生长,生态景观较差,墙面光滑水生动物不得上岸,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传统的挡土墙结构仍然不能满足河道生态治理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生态性能好的毯裹土式生态挡墙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毯裹土式生态挡墙结构,包括挡墙基础以及构筑在所述挡墙基础上的挡墙墙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墙身包括若干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定型裹土层,每一定型裹土层由水土保护毯以及包裹在所述水土保护毯内的土体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挡墙基础为钢筋混凝土低桩承台基础、钢筋混凝土高桩承台基础、钢筋混凝土板条基础、素混凝土板条基础或者天然地基处理后的地基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若干定型裹土层的宽度由下至上逐层变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定型裹土层的厚度小于0.5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挡墙墙身为台阶式挡墙结构或直立式挡墙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挡墙墙身的高度不大于3m且其高宽比小于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水土保护毯为预填充沥青碎石网毯式结构且其毯体空隙率大于4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水土保护毯的毯厚为15mm~3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水土保护毯为采用聚酰胺PA6制成的网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土体为砂性土或者耕植土。
由于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挡墙墙身包括若干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定型裹土层,每一定型裹土层由水土保护毯以及包裹在水土保护毯内的土体构成,水土保护毯具有良好的保土、透水、抗撕拉的特性,既可保持河岸的水土交换通道,又能保证挡墙墙身的生态绿化景观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挡墙墙身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挡墙墙身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336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臂生态水工挡土墙结构
- 下一篇:一种码头的护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