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圆柱电池化成分容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39098.7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6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飞;王璐;黄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天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查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7 | 代理人: | 曾令安 |
地址: | 52371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莆心湖***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具 探针组合 电路板 电池化成分容 新型圆柱 本实用新型 下电路板 圆柱电池 上壳体 产品合格率 电池托板 降低设备 探针更换 停机概率 端子排 下壳体 壳体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圆柱电池化成分容治具,包括治具上部和治具下部,所述治具上部包括上探针组合、上电路板和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一侧安装有上电路板,所述上电路板一侧安装有上探针组合,所述治具下部包括圆柱电池、下探针组合、下电路板和下壳体,所述下电路板安装在下壳体内侧,所述下探针组合安装在下电路板上,所述圆柱电池通过电池托板安装在下探针组合上侧,所述治具上部和治具下部一侧均安装有端子排,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圆柱电池化成分容治具,提高了探针更换维护效率,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设备停机概率、降低了使用和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柱电池化成分容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圆柱电池化成分容治具。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在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大力扶持下,动力电池关键技术逐步成熟,各类动力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电动轿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太阳能、移动通讯终端产品及储能等产品上。
电池化成是电池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分容与化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电池的整体性能、良品率以及电池后期的使用寿命。而治具的结构设计对整个环节至关重要,但目前市场上针对分容与化成工艺的传统设备普遍采用探针与治具分离的方式来实现分容与化成。探针安装在机架内部,导致整个探针使用,安装环境困难,对于维修诊断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对整个分容化成工艺的自动化实现以及效率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对设备成本造成较大浪费。随着电池的生产厂家对于电池的生产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结构的分容与化成设备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电池制造商的高需求,市场正等待一款革命性的新产品来打破目前这样尴尬的局面。
现有的技术中存在以下缺点:1、治具与探针分离,对整个设备要求对位精度与安装要求较高,增加设备成本,从而增加生产电池成本。2、治具与探针分离,探针安装在设备内部会造成整个设备的维护诊断以及探针更换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圆柱电池化成分容治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圆柱电池化成分容治具,包括治具上部和治具下部,所述治具上部包括上探针组合、上电路板和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一侧安装有上电路板,所述上电路板一侧安装有上探针组合,所述治具下部包括圆柱电池、下探针组合、下电路板和下壳体,所述下电路板安装在下壳体内侧,所述下探针组合安装在下电路板上,所述圆柱电池通过电池托板安装在下探针组合上侧,所述治具上部和治具下部一侧均安装有端子排,且端子排均与上探针组合和下探针组合对应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由盖板、前端板、后侧板和两个侧板组成,且前端板、后侧板和两个侧板垂直围合安装在盖板一侧外围,所述前端板一侧安装有拉手。
优选的,所述上探针组合包括探针固定板和上探针,所述上探针呈矩形阵列安装在探针固定板上,探针固定板一侧通过固定柱安装在上电路板上,上探针一端与上电路板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由治具底板、前侧下封板、下后封板、左侧下封板和右侧下封板组成,且前侧下封板、下后封板、左侧下封板和右侧下封板垂直固定安装在治具底板一侧外围。
优选的,所述下探针组合包括探针安装板和下探针,下探针呈矩形阵列安装在探针安装板上,且下探针与下电路板对应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端子排设置有四个,且治具上部和治具下部一侧分别对应设置有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将治具分为上下两部分,两部分探针线路与电路板的集成形式,可兼容各种规格圆柱电池,安装对接方便,设备成本地下,提高了探针更换维护效率;2、上下部探针与电路可通过该部分后端的端拍子与设备的快速精确对接,使其实现充放电功能,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设备停机概率、降低了使用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天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天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390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