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突涌封底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39749.2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30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吕剑英;李明磊;石广银;王又莹;胡志耀;宋贺月;郑飞;郭骏伟;张斌;郑冉;赵建峰;崔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E21D9/04;E21D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纵梁 顶拱 大管 本实用新型 底板结构 封底结构 结构施工 钢管柱 暗挖 边跨 导洞 底端 二衬 小管 上层 保证安全 超前支护 结构连接 人工降水 无水作业 减压 板结构 承压水 冻结管 施工 地下水 穿过 水资源 车站 抵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抗突涌封底结构,顶纵梁的两侧分别设有上层小导洞;顶纵梁之间及顶纵梁与上层小导洞之间通过顶拱二衬结构连接;顶拱二衬结构的顶端固定设有顶拱边跨初支一、顶拱边跨初支二。所述底板结构的底端设有多个大管幕;所述顶纵梁的底端均设有钢管柱;所述钢管柱的一端与顶纵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中板结构、底板结构并固定安装于大管幕;相邻的所述大管幕之间均设有多个小管幕,每个所述小管幕内均设有冻结管。本实用新型可避免在暗挖结构施工时对地下水人工降水减压,破坏水资源,又可实现车站施工时无水作业以保证安全施工,可实现暗挖结构施工的超前支护作用,有效抵抗承压水的突涌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结构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突涌封底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是解决大中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随着地铁工程建设的发展,地铁基坑向深、大的方向发展,地下水对基坑工程的影响成为控制车站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问题。
当地面条件受限时,洞桩法是地铁车站施工中应用较多的施工工法,具有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安全性高、适应性广等优点,但以传统浅埋暗挖法在结构型式及施工工艺上均以无水作业为前提,在开挖作业前需采取对潜水人工降水,承压水降水减压的措施,大体积降水无疑会造成水资源浪费,若处理不当亦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随着环保意识增强,城市地下水保护越来越严格,在修建地下工程时,在富水地层且不允许降水的条件下,以降水为前提的传统洞桩法将不再适用。
面对埋深加大对传统设计和施工方法提出的新的挑战,有效控制地下水是深埋地铁工程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抗突涌封底结构,可避免在暗挖结构施工时对地下水人工降水减压,破坏水资源,又可实现车站施工时无水作业以保证安全施工,可实现暗挖结构施工的超前支护作用,有效抵抗承压水的突涌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突涌封底结构,包括侧向围护结构(9)、顶纵梁(12)、顶拱二衬结构(14)、中板结构(15)、底板结构(16);
所述顶纵梁(12)的两侧分别设有上层小导洞(4);所述顶纵梁(12)之间及顶纵梁(12)与上层小导洞(4)之间通过顶拱二衬结构(14)连接;所述顶拱二衬结构(14)的顶端固定设有顶拱边跨初支一(11)、顶拱边跨初支二(13);
所述顶拱二衬结构(14)下方依次设有中板结构(15)、底板结构(16),所述底板结构(16)的底端设有多个大管幕(5);
所述顶纵梁(12)的底端均设有钢管柱(10);所述钢管柱(10)的一端与顶纵梁(12)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中板结构(15)、底板结构(16)并固定安装于大管幕(5);
所述上层小导洞(4)的底端设有围护结构(9);所述围护结构(9)的两端分别与围护结构(9)、大管幕(5)固定连接;
相邻的所述大管幕(5)之间均设有多个小管幕(6),每个所述小管幕(6)内均设有冻结管(7)。
作为优选,所述大管幕(5)、小管幕(6)内均填充混凝土。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小管幕(6)之间通过连接螺栓(17)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现富水地层暗挖法施工时无水作业条件,可避免施工时对地下水人工降水减压破坏水资源,又可规避开挖工程中面临的承压水突涌的施工风险,保证施工安全。
避免在暗挖结构施工时对地下水人工降水减压,破坏水资源,又可实现车站施工时无水作业,保证安全施工,同时,还可以实现暗挖结构施工的超前支护作用,有效抵抗承压水的突涌风险,具有较强的工程可实施性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397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顶防水施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调高度的TBM隧道仰拱预制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