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多级处理的RCO蓄热式气氧化燃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40436.9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2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吴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盛华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7 | 分类号: | F23G7/07;F23J15/02;B01D46/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56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炉体 燃烧炉 连接管 上开口 废气 预处理 本实用新型 风机出风口 氧化燃烧炉 长方体状 多级处理 废气处理 过滤机构 箱体整体 点火点 过滤网 内表面 外侧壁 蓄热式 插置 排出 嵌有 竖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多级处理的RCO蓄热式气氧化燃烧炉,该燃烧炉可以在废气进入燃烧炉之前进行预处理,在燃烧炉内形成S型通道,且在炉体中设置两个点火点,还在废气排出时设置S型过滤机构,有效提升VOCs的处理效果。其结构包括炉体,所述的炉体左侧设有第一箱体,所述的第一箱体整体呈上开口的长方体状,所述的第一箱体左侧通过第一连接管与风机出风口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箱体右侧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炉体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箱体内外侧壁和底面上共同与上开口的U型固定块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U型固定块内表面嵌有一圈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中竖向插置有过滤网。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多种场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多级处理的RCO蓄热式气氧化燃烧炉。
背景技术
RCO催化燃烧是借助催化剂在低温下(200~400℃)下,实现对有机物的完全氧化,因此,能耗少,操作简便,安全,净化效率高,在有机废气特别是回收价值不大的有机废气净化方面,比如化工,喷漆、绝缘材料、漆包线、涂料生产等行业应用较广,已有不少定型设备可供选用。催化燃烧基本原理:催化燃烧是借助催化剂在低温下(200~400℃)下,实现对有机物的完全氧化,因此,能耗少,操作简便,安全,净化效率高,在有机废气特别是回收价值不大的有机废气净化方面,比如化工,喷漆、绝缘材料、漆包线、涂料生产等行业应用较广。
目前,在VOCs气体进行处理的时,现有的处理设备,其内部通常为贯通状,对新进入的有机废气,单纯靠外壁的热量不足以达到预热目的,这就增加了燃料的消耗,进而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废气在进入燃烧炉之前没有经过预处理,炉内只有一个点火点,部分废气不能充分燃烧,同时被排出燃烧炉,还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废气排出时仅仅是通过活性炭板进行过滤,过滤板与废气接触面积有限,过滤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多级处理的RCO蓄热式气氧化燃烧炉,该燃烧炉可以在废气进入燃烧炉之前进行预处理,在燃烧炉内形成S型通道,且在炉体中设置两个点火点,还在废气排出时设置S型过滤机构,有效提升VOCs的处理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多级处理的RCO蓄热式气氧化燃烧炉,其结构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左侧设有第一箱体,所述的第一箱体整体呈上开口的长方体状,所述的第一箱体左侧通过第一连接管与风机出风口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箱体右侧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炉体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箱体内外侧壁和底面上共同与上开口的U型固定块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U型固定块内表面嵌有一圈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中竖向插置有过滤网,所述的第一箱体顶部通过螺栓连接第一箱盖;
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与炉体内左上方的集烟罩相连接,集烟罩与炉体内的第一蓄热器相连通,所述的第一蓄热器底部嵌于第一横板上,且与第一横板下方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横板右端部与第一立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横板和第一立板均内外贯通炉体设置,所述的第一立板右下方的炉体内底面固定设有第二立板,所述的第二立板上端部与第二横板左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横板上向下嵌有第二蓄热器,所述的第二横板右端部与第三立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立板上端部与炉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立板、第三立板和第二横板均内外贯通炉体设置;
所述的炉体左右两侧壁下端部分别嵌有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所述的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分别与第一燃气支管和第二燃气支管相连接,第一燃气支管和第二燃气支管共同与燃气总管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盛华环保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盛华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404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