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作物秸秆拔除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41880.2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02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培坤;王又沐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永顺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5/00 | 分类号: | A01D4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35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物 秸秆 拔除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作物秸秆拔除机构;通过拨秆转子的外沿与作物秸秆的回弹力将作物秸秆拨向第一拔秆转子与拨秆转子之间的间隙中并将作物秸秆压覆在第一拔秆转子的齿槽上使之形成摩擦力,并使作物秸秆绕附在第一拔秆转子上形成包角,在压覆产生的摩擦力与秸秆根部对地面的驻扎力的共同作用下,使得作物秸秆与第一拔秆转子的拔秆齿条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以及更久的接触时间,使得回弹力较小的作物秸秆也能够与拨秆转子以及第一拔秆转子之间形成较大的摩擦力,从而确保作物秸秆被完全拔起并向后方输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作物秸秆拔除机构。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 109121677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作物秸秆拔除切断联合机构,通过拔秆机构将作物秸秆连根拔起,再利用切秆机构将作物秸秆切断,将作物秸秆切成段条后以便回收。
但是,经过试验,上述做作物秸秆拔除切断联合机构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在拨秆转子的作用下,秸秆绕附于拔秆转子外沿时,木质化水平较低的青秸秆和细秸秆的回弹力较小,无法在拨秆转子外沿与秸秆间形成足够的摩擦力,从而使拔秆转子不能对作物秸秆施加足够的摩擦力,即摩擦力小于作物秸秆的驻扎力,从而造成秸秆漏拔和拔断的现象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拔起回弹力较小的木质化水平较低的青秸秆细作物秸秆的作物秸秆拔除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作物秸秆拔除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拨秆转子和第一拔秆转子,所述拨秆转子和第一拔秆转子的转向相反;所述拨秆转子的回转轴心设于所述第一拔秆转子的的回转轴心相对于机架的前上方;
所述第一拔秆转子的外沿设有多条密集的拔秆齿条,所述拔秆齿条的齿根深度小于作物秸秆茎秆直径的两倍,所述拨秆转子的外沿线速度与第一拔秆转子的外沿线速度的偏差不超过20%;
所述拨秆转子的外沿与拔秆转子的拔秆齿条的齿顶外沿的最小间隙小于作物秸秆的直径。
其中,所述拨秆转子的圆周外沿设有多条拨秆栅条,所述拨秆栅条的外沿是以拨秆转子回转轴心的弧型。
其中,拨秆转子的圆周外沿设有多条拨秆栅条,所述拨秆栅条包括1~10条的并排设置的拨秆辊,所述拨秆辊的中心分布在以拨秆转子回转轴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
其中,所述拔秆齿条的数量为10条以上,相邻两个拔秆齿条之间的齿顶相互交错排列,相邻齿条间的间距小于的35mm。
其中,所述拔秆齿条的齿夹角为20-40度。
其中,所述第一拔秆转子相对于机架前进方向的后方设有第二拔秆转子,所述第二拔秆转子的结构与第一拔秆转子的结构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拔秆转子与第二拔秆转子的外沿线速度相等,所述拨秆转子的外沿线速度与第一拔秆转子的外沿线速度的偏差不超过20%。
其中,所述第一拔秆转子的直径与作物秸秆长度的比例为1∶3-10。
其中,所述弧形的半径等于拨秆转子的最大回转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永顺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永顺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418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磨可靠拖链
- 下一篇:一种呼吸道空气散播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