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灵敏薄膜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45730.9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32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孝海;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极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704 | 分类号: | H01H13/704;H01H13/79 |
代理公司: | 深圳华奇信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8 | 代理人: | 范亮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导电件 导通孔 输入元件 薄膜开关 开关输入 连通孔 灵敏 开关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面积增大 输入过程 完全接触 向下移动 依次叠加 灵敏度 灵敏性 受压 下压 连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高灵敏薄膜开关,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薄膜、第三薄膜与第二薄膜以及用于开关输入的输入元件,输入元件包括至少两个设于第一薄膜的第一导电件及设于第二薄膜且与第一导电件配合使用的第二导电件,第三薄膜开设有多个与各第一导电件分别对应的导通孔,第三薄膜开设有用于连通相邻导通孔的连通孔,第一薄膜与第二薄膜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在输入元件输入过程中,位于第一薄膜上的第一导电件会受压向下移动,而由于通过连通孔将相邻导通孔连接起来,使导通孔的面积增大,即增大第一薄膜下压时面积,使第一导电件能够与第二导电件完全接触,以确保开关输入的灵敏性,灵敏度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高灵敏薄膜开关。
背景技术
薄膜开关输入时,位于上层的薄膜受压向下移动,并开设于中层薄膜上的导通孔使位于上层薄膜的第一导电件与位于下层薄膜的第二导电件接触电连接,实现薄膜开关的输入,而目前薄膜开关一般设置有四个触点,且在中层薄膜上开设有分别与四个触点对应的四个导通孔,但四个导通孔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上层薄膜下压时,可下压面积小,导致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不能完全接触,造成开关输入不灵敏,影响用户体验,也容易让用户误认为开关损坏,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开关输入灵敏的高灵敏薄膜开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高灵敏薄膜开关,包括第一薄膜、设于第一薄膜的第二薄膜以及设于第一薄膜与第二薄膜之间第三薄膜和若干个输入元件,该输入元件包括至少两个配合使用且分别设于第一薄膜与第二薄膜的第一导电件以及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三薄膜开设有多个与各第一导电件分别对应的导通孔,所述第三薄膜开设有用于连通相邻导通孔的连通孔,所述第一薄膜与第二薄膜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以及导通孔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连通孔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连通孔设于其中两个导通孔之间,另一个连通孔设于另外两个导通孔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均为导电触点。
优选的,还包括与各第一导电件电连接的第一电接线以及与各第二导电件电连接的第二电接线,所述第一电接线与第二电接线错位布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薄膜设有电接端,该电接端与第一电接线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薄膜一体成型,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薄膜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薄膜、第二薄膜和第三薄膜均开设有多个对位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灵敏薄膜开关,在实际应用中,薄膜开关通过输入元件形成信号输入,而输入元件输入过程中,位于第一薄膜上的第一导电件会受压向下移动,而由于通过连通孔将相邻导通孔连接起来,使导通孔的面积增大,即增大第一薄膜下压时面积,使第一导电件能够与第二导电件完全接触,以确保开关输入的灵敏性,灵敏度强,同时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完全接触的过程中,形成足够长的按压行程,为用于提供良好的按压触感,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通过连接部件第一薄膜与第二薄膜固定连接起来,以提高薄膜开关整体结构稳定性,从而确保了薄膜开关的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灵敏薄膜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灵敏薄膜开关中第一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灵敏薄膜开关中第二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灵敏薄膜开关中第三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极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极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457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