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漫反射成像抗光投影可调控计算机屏幕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48605.3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8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薛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洲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13 | 分类号: | G09F9/313;G06F1/16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伍兵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漫反射 基材 亮光 显示屏 表面粘接 光栅条 透镜层 本实用新型 计算机屏幕 投影光线 光投影 可调控 前框架 成像 反射 控制显示屏 光线能量 环境光线 入射光线 视角区域 镶嵌安装 折射成像 后框架 环境光 屏表面 散射 防划 人眼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漫反射成像抗光投影可调控计算机屏幕,包括前框架、显示屏亮光基材和后框架,所述前框架的内部镶嵌安装有显示屏亮光基材,所述显示屏亮光基材的表面粘接有吸光栅条,所述吸光栅条的表面粘接有漫反射透镜层,所述漫反射透镜层的表面粘接有防划屏表面膜。本实用新型通过显示屏亮光基材、吸光栅条和漫反射透镜层对光线进行反射以及折射成像,除了能吸收四周的环境光线,还能控制显示屏亮光基材入射光线向人眼所在的视角区域反射,尽量减少散射到空间里的投影光线,这样光线能量的利用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眼睛接收到的投影光线/能量更多,干扰的环境光减少,色彩、亮度、对比度都会得到有效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射光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漫反射成像抗光投影可调控计算机屏幕。
背景技术
现在的电脑显示器通常也被称为电脑监视器或电脑屏幕。它是除了CPU、主板、内存、电源、键盘、鼠标之外最重要的一个电脑部件。到目前为止电脑显示器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对其认识却大都相同,顾名思义它应该是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一种显示工具,目前常用的为等离子显示技术与LED显示技术。
等离子显示技术的成像原理是在显示屏上排列上千个密封的小低压气体室,通过电流激发使其发出肉眼看不见的紫外光,然后紫外光碰击后面玻璃上的红、绿、蓝3色荧光体发出肉眼能看到的可见光,以此成像。
但是,现有目前市场上多采用等离子技术进行成像,但是相对于漫反射成像,等离子成像屏幕的强度交较低、它的亮度和它的光效都比较低,且同时耗电量要高得多,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漫反射成像抗光投影可调控计算机屏幕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漫反射成像抗光投影可调控计算机屏幕,解决了现有计算机屏幕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漫反射成像抗光投影可调控计算机屏幕,包括前框架、显示屏亮光基材和后框架,所述前框架的内部镶嵌安装有显示屏亮光基材,所述显示屏亮光基材的表面粘接有吸光栅条,所述吸光栅条的表面粘接有漫反射透镜层,所述漫反射透镜层的表面粘接有防划屏表面膜,所述前框架与后框架粘接,所述后框架的内壁上设有格栅。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显示屏亮光基材与吸光栅条、漫反射透镜层和防划屏表面膜为整体粘接而成镶嵌安装在前框架的内壁上。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位于所述格栅的表面上粘接有在后框架上的防尘网。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漫反射透镜层和防划屏表面膜的表面厚度分别为40μm和4mm。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漫反射成像抗光投影可调控计算机屏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漫反射成像抗光投影可调控计算机屏幕,通过显示屏亮光基材、吸光栅条和漫反射透镜层对光线进行反射以及折射成像,除了能吸收四周的环境光线,还能控制显示屏亮光基材入射光线向人眼所在的视角区域反射,尽量减少散射到空间里的投影光线,这样光线能量的利用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眼睛接收到的投影光线/能量更多,干扰的环境光减少,色彩、亮度、对比度都会得到有效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后视图。
图中:1、前框架;2、显示屏亮光基材;3、吸光栅条;4、漫反射透镜层;5、防划屏表面膜;6、后框架;7、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洲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洲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486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