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盾构隧道的复合式隔震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50507.3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2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郑刚;郭知一;朱世友;魏玉省;杨鹏博;周海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38/10;E21D11/10;C04B111/20;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12201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素兰 |
地址: | 30050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震层 泡沫混凝土材料 本实用新型 复合式 管片 围岩 施工 水泥基复合材料 盾构隧道施工 地下结构 盾构隧道 镍钛合金 两层 喷涂 变形 震动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盾构隧道的复合式隔震层结构,包括设置在围岩与初衬之间的第一隔震层和设置在初衬与管片之间的第二隔震层;所述第一隔震层和第二隔震层的厚度均为0.25m~0.35m;所述第一隔震层采用高性能泡沫混凝土材料,所述第二隔震层采用采用镍钛合金水泥基复合材料。在施作初衬前,在围岩内侧喷涂所述高性能泡沫混凝土材料作为第一隔震层,再施工初衬,然后,在初衬内侧施工第二隔震层,最后进行管片施工,从而完成了具有含复合式隔震层结构的盾构隧道施工。本实用新型利用两层隔震层,达到同时吸收地震动的能量和限制地下结构变形和位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结构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盾构隧道的复合式隔震层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地下结构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频发的大地震对隧道的结构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地下结构特殊性,对它进行修复工作非常困难。传统的地下隧道抗震设计方法是采用加厚衬砌断面和全断面加筋补强来实现。通过加大构件截面尺寸和配筋,提高结构刚度等方法来加强结构的抗震能力。但这些方法都是针对结构本身,若想达到提升抗震性能,在一般烈度地震作用下不致破坏的目的,造价的提升会很高,经济性差,不易用于隧道这种里程数极长的结构物中。因此,急需用新的思路解决地下结构的抗震隔震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局限性,提出了新型的隧道抗震措施,对高烈度地区隧道的抗震施工提供指导和借鉴。本实用新型利用两层隔震层,达到同时吸收地震动的能量和限制地下结构变形和位移的目的。即在隧道的围岩与衬砌之间,衬砌与管片之间使用不同材料的隔震层,吸收围岩传播给衬砌的震动,从而保护隧道结构不被破坏。使用复合式隔震层结构,采取隔震层分步施工做法,相较于单层隔震施工方法,能更好的发挥每种隔震材料自身的特性,可提高隧道结构抵抗震害的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盾构隧道的复合式隔震层结构,包括设置在围岩与初衬之间的第一隔震层和设置在初衬与管片之间的第二隔震层;所述第一隔震层和第二隔震层的厚度均为0.25m~0.35m;所述第一隔震层采用高性能泡沫混凝土材料,所述第二隔震层采用采用镍钛合金水泥基复合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盾构隧道的复合式隔震层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隔震层(1)和第二隔震层(3)的厚度均为0.25~0.35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隔震层将衬砌与围岩介质隔开,高性能隔震层不仅能隔断周围地层对隧道的约束力,而且能减小隧道和地层之间的相对位移,可达到隔震的目的,提高隧道结构抵御震害的能力。而使用双层复合式隔震处理方法可以进一步减少隔震层的用料,发挥每种材料各自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对于节省隧道结构用于抗震的投资和震后维修费用方面有很明显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盾构隧道的复合式隔震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盾构隧道的复合式隔震层结构的施工位置示意图。
1-第一隔震层;2-衬砌;3-第二隔震层;4-围岩;5-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是,利用高性能隔震材料层对地震波传播的吸收作用,保证隧道在地震波作用下不被破坏。创新性的复合式双层隔震层结构具有施工简单,减震抗震性能高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大学;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505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顶升的保温板成型机
- 下一篇:一种碳素材料生产余热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