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路活接通水测试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51188.8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4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高向友;殷向阳;敖策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清控(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赵爱蓉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水支管 循环管路 控制柜 通水 控制阀组 测试车 进水口 多路 接通 本实用新型 活动平台 支路管道 连通 开闭控制 流量控制 上下分层 水样采集 循环管 出水 多层 进水 支撑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路活接通水测试车,包括循环管路和活动平台,其中,循环管路设有进水口,且包括上下分层设置的多层支路管道,支路管道开设有用以与集成通水控制柜连接的出水支管,循环管路上设有控制阀组,用以通过控制控制阀组,以选择性地使得对应层的出水支管与进水口连通,活动平台设在循环管路的底部,用以支撑循环管路。本实用新型的多路活接通水测试车由进水口进水,再通过多个出水支管出水进入集成通水控制柜中,并与集成通水控制柜内的各路管道相对应连通,通过控制阀组的相互配合可以对各出水支管形成开闭控制,进而使集成通水控制柜的流量控制、温度控制、水样采集等得到更精确地控制,减少串位故障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路活接通水测试车。
背景技术
集成通水控制柜是对水流进行测试的设备,内部通常设有多个水路管道,每个水路管道的水流都需要能单独进行测试,因此对每个水路管道的流量控制、温度控制等是非常必要的,而目前的测试设备需要多人配合小型水泵系统对单个水路管道进行逐个测试,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不能解决多个水路管道同时通水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各水路通道之间发生串位故障不容易发现和不能一次读取各水路管道的水温、流量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多路活接通水测试车,旨在解决目前集成通水控制柜存在多个水路管道不能同时通水,各水路通道之间发生串位故障不容易发现和不能一次读取水温、流量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路活接通水测试车,用于与集成通水控制柜连接,包括:
循环管路,设有进水口,且包括上下分层设置的多层支路管道,所述支路管道开设有用以与所述集成通水控制柜连接的出水支管,所述循环管路上设有控制阀组,用以通过控制所述控制阀组,以选择性地使得对应层的所述出水支管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活动平台,设在所述循环管路的底部,用以支撑所述循环管路。
可选地,所述循环管路还包括设于底部且沿横向布置的进水管、沿竖向布置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对应与所述进水管的两端连通,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进水管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
所述多层支路管道至少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其中之一连通,所述控制阀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上的截止阀。
可选地,所述支路管道设置有两层,以形成上层支路管道和下层支路管道,所述上层支路管道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截止阀,所述下层支路管道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截止阀。
可选地,所述上层支路管道和所述下层支路管道通过竖向布置的第三连接管连通,且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有第三截止阀。
可选地,每层所述支路管道包括多个沿横向布置且上下间隔相对的横向管路、分别连通所述多个横向管路同一端的两个竖向管路。
可选地,所述多层支路管道其中相邻两层在横向上的同一端通过竖向布置的第三连接管连通,且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有第三截止阀。
可选地,所述出水支管包括宝塔接头和PVC软管,所述宝塔接头的一端与三通接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PVC软管连接。
可选地,所述PVC软管与所述宝塔接头的连接端设有用以锁紧的抱箍。
可选地,所述活动平台包括底部框架和设在所述底部框架上的支撑架,所述底部框架的底部四角设有万向轮,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有推车把手。
可选地,所述循环管路通过多个所述U型管卡固定在所述底部框架和所述支撑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清控(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清控(武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511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