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嵌入式碳纤维板加固顶层钢筋下陷楼板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52262.8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2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吕文龙;隆敏;潘景斌;廖华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建科建筑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44104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波;高文龙 |
地址: | 5105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板 结构板 植筋胶 楼板 楼板结构 加固体 结构梁 顶层 放入 本实用新型 后碳纤维板 抗弯承载力 凹槽侧面 表面平齐 承托结构 切割成条 实际工程 整体受力 嵌入式 上表面 下陷 填满 涂抹 凝固 钢筋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嵌入式碳纤维板加固顶层钢筋下陷楼板的结构,该结构包括位于顶层的结构板和结构梁,结构梁承托结构板,所述结构还包括切割成条的碳纤维板,所述结构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碳纤维板在靠近凹槽底面的一面涂抹植筋胶后放入凹槽内,放入后碳纤维板与凹槽侧面之间的间隙再填满所述的植筋胶,所述植筋胶凝固后与所述碳纤维板形成加固体,所述碳纤维板的表面与所述结构板的表面平齐,并且与楼板结构的标高等高,所述加固体与所述结构板构成整体受力单元,该楼板结构的结构简单、成本低、施工方便、实用性强、可以提高楼板的抗弯承载力的结构,可以更好的满足实际工程加固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板结构,具体是指嵌入式碳纤维板加固顶层钢筋下陷楼板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我国既有房屋建筑中,混凝土楼板由于使用用途改变、施工不当、混凝土耐久性不佳和使用荷载改变等原因,使混凝土楼板的承载力不能满足现有规范要求。根据现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对各种加固方法给出了相关的计算公式和构造措施,常用的加固方法有粘贴钢板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楼板、板新增叠合层法、粘贴碳纤维材料加固法、增加支座减小楼板跨度法和板底粘贴高强钢丝网片法等。
上述加固方法各有优缺点,增加支座减小楼板跨度法是最常用的楼板加固方法之一,但可能会影响建筑内部使用空间;板新增叠合层法,提高了楼板承载力、整体性和刚度,但增加了楼板自重,会造成楼板标高不一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入式碳纤维板加固顶层钢筋下陷楼板的结构,该楼板结构的结构简单、成本低、施工方便、实用性强、可以提高楼板的抗弯承载力的结构,可以更好的满足实际工程加固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嵌入式碳纤维板加固顶层钢筋下陷楼板的结构,包括位于顶层的结构板和结构梁,结构梁承托结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还包括切割成条的碳纤维板,所述结构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碳纤维板在靠近凹槽底面的一面涂抹植筋胶后放入凹槽内,放入后碳纤维板与凹槽侧面之间的间隙再填满所述的植筋胶,所述植筋胶凝固后与所述碳纤维板形成加固体,所述碳纤维板的表面与所述结构板的表面平齐,并且与楼板结构的标高等高,所述加固体与所述结构板构成整体受力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由开槽机器完成,所述凹槽为垂直所述结构梁的多条,多条凹槽并排平行设置,每一条凹槽均嵌装一条所述的碳纤维板,相邻凹槽之间的间距为100-200mm,开槽长度应按构造和计算要求的最大值确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宽度比所述碳纤维板的宽度宽5mm,所述凹槽的深度比所述碳纤维板的厚度大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碳纤维板的宽度为3-6mm,厚度为6-12mm,具体数值应按构造和计算要求的最大值确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植筋胶可使用市面上植筋胶产品,植筋胶应完全涂抹均匀在碳纤维板上,并由植筋胶填实凹槽。
本实用新型申请旨在提出一种嵌入式碳纤维板加固顶层钢筋下陷楼板的结构,在不影响建筑使用空间和不增加自重的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楼板承载力,达到良好的加固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嵌入式碳纤维板加固顶层钢筋下陷楼板的结构,与粘贴钢板和碳纤维材料相比,由于不存在剥离问题,加固支座处负弯矩承载力能够得到提高,与新增叠合层法相比能增加建筑物室内使用高度;
(2)本实用新型嵌入式碳纤维板加固顶层钢筋下陷楼板的结构受力机理明确,开槽方便快捷,植筋胶粘贴碳纤维板技术成熟,施工工序简单,易于操作,加固工期短;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序简单、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建科建筑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建科建筑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522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