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型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53305.4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41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晋江市丹豪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H02J7/35 |
代理公司: | 泉州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1 | 代理人: | 王伟强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台 窖炉 储水室 热交换箱 尾气余热 环保型 加热生活用水 太阳能电池板 本实用新型 废气净化塔 节能效果好 液体连通管 保温效果 除尘净化 从上到下 均匀环绕 生活用水 外界资源 余热回收 煅烧尾气 壁表面 预热 储水 加热 室外 燃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型窖炉,包括一号支撑台,所述一号支撑台的正上方设有二号支撑台,且所述二号支撑台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窖炉、热交换箱,且所述一号支撑台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储放室、储水室、废气净化塔,且所述储放室、储水室固定焊设于所述一号支撑台与二号支撑台之间,通过设有热交换箱,能够对煅烧尾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以及进行除尘净化,一方面利用尾气余热加热生活用水,同时还能利用尾气余热加热气体通入到窖炉内进行预热,既提供了生活用水也可以减少燃料的使用,节能效果好,所述液体连通管从上到下均匀环绕在所述储水室外壁表面上起到对储水室的保温效果,通过设有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利用外界资源收集电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窖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型窖炉,。
背景技术
瓷砖,又称磁砖,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制、施釉、烧结等过程制成。窖炉是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用以烧成制品的设备,是陶艺成型中的必备设施,人类上万年的陶瓷烧造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造窖样式与经验,从原始社会的地上露天堆烧、挖坑筑烧到馒头状升焰圆窖、半倒焰马蹄形窖等,再到现今的室内气窖、电窖,窖炉科技在不断改良发展中。在烧制瓷砖的过程中,由于使用燃烧燃料如天然气、液化气、煤气、轻柴油、重油、煤炭等,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的尾气会对自然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现有技术的窑炉,包括设有保温层的炉体,炉体内设有炉膛,炉膛的顶部设有进料口,炉膛顶部设有出烟道,出烟道通过风机与脱硫除尘器连通,这种结构的窑炉从出烟道排出的高温烟气的余热没有被利用,直接经脱硫除尘器排向空中十分浪费,严重影响窖炉的直接经济效益,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环保型窖炉,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煅烧尾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以及进行除尘净化,一方面利用尾气余热加热生活用水,同时还能利用尾气余热加热气体通入到窖炉内进行预热,既提供了生活用水也可以减少燃料的使用,达到节能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液体连通管从上到下均匀环绕在所述储水室外壁表面上起到对储水室的保温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外界资源收集电能,起到节能环保作用,适合广泛推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型窖炉,包括一号支撑台,所述一号支撑台的正上方设有二号支撑台,且所述二号支撑台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窖炉、热交换箱,且所述一号支撑台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储放室、储水室、废气净化塔,且所述储放室、储水室固定焊设于所述一号支撑台与二号支撑台之间,且所述窖炉与废气净化塔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且所述热交换箱内部设有气体腔,且所述气体腔内均匀排布有液体管道与气体管道,且所述热交换箱与窖炉之间通过气体连通管相互连通,且所述热交换箱与储水室之间通过液体连通管相互连通,且所述液体连通管从上到下均匀环绕在所述储水室外壁表面上。
进一步而言,所述窖炉上部一侧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边沿处通过转轴铰接有密封门,且所述窖炉顶部设有与热交换箱底部相互连通的送气管道,且所述热交换箱顶部与废气净化塔底部也连通有送气管道,且所述送气管道上均安装有风机。
进一步而言,所述热交换箱的上部分别设有与液体管道、气体管道相通的进液口与进气口。
进一步而言,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窖炉与废气净化塔顶部。
进一步而言,所述储放室的下端设有出料管口。
进一步而言,所述一号支撑台底部四角对称焊设有支撑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晋江市丹豪陶瓷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晋江市丹豪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533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