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跌落热熔压敏双面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58185.7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6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郝汉;樊勤海;李胜艺;赵云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勤洲建治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C09J7/35;C09J7/38;C09J183/04;C09J175/04;C09J133/04 |
代理公司: | 34126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欧阳敬原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敏胶层 热熔压敏胶 有机硅压敏胶层 隔热层 基材层 聚氨酯 本实用新型 压敏双面胶 防跌落 亚克力 热熔 涂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跌落热熔压敏双面胶,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两面分别设置有基材层,两个所述基材层的表面均涂布有热熔压敏胶层,其中一个所述热熔压敏胶层的表面二次涂布有亚克力压敏胶层、有机硅压敏胶层或聚氨酯压敏胶层中的一种。通过在热熔压敏胶层的表面再涂压克力压敏胶层或有机硅压敏胶层或者聚氨酯压敏胶层,可以有效的解决温度低时粘性不足,而温度高时粘性偏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胶带领域,特别是涉及防跌落热熔压敏双面胶。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动力锂电池领域蓬勃发展,但是目前主流的软包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汽车的颠簸,电池内部的卷绕或叠片结构会移位从而引发电池的失效。针对此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利用双面热熔压敏胶进行固定,由于制程工艺的要求,双面胶的两侧要求粘性不同,并且热熔压敏胶的初粘随使用温度的变动而波动很大。因此现有的双面热熔压敏胶在应对温度变化的技术问题上仍存在欠缺。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跌落热熔压敏双面胶,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两面分别设置有基材层,两个所述基材层的表面均涂布有热熔压敏胶层,其中一个所述热熔压敏胶层的表面二次涂布有亚克力压敏胶层、有机硅压敏胶层或聚氨酯压敏胶层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层包括铝箔、聚酰亚胺薄膜、玻璃纤维膜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与所述隔热层压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设置隔热层用以阻隔该双面胶的两面涂布胶水受到的温度影响。隔热层材料根据电池的使用情况、尺寸及温度变化数据选用铝箔、聚酰亚胺薄膜、玻璃纤维膜中的一种,或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隔热材料逐层压合构成多层隔热结构,更好的达成隔热的目的,使得双面胶的受热面与不受热面区分开,避免因单一基材的隔热效果不佳而使得双面胶的两面均受温度影响。在隔热层的两面附着基材层,基材选用常规压敏胶的基材即可。在基材的表面再涂布热熔压敏胶层。热熔压敏胶由合成橡胶、树脂及橡胶油的混合熔融物构成,为常规热熔压敏胶结构。在受温度影响一侧的热熔压敏胶层的表面再次涂布一层亚克力压敏胶层,或再次涂布一层有机硅压敏胶层,或再次涂布一层聚氨酯压敏胶层。亚克力压敏胶层中包含有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的性能受其主要单体丙烯酸烷基酯中烷基碳原子数目的影响。以丙烯酸酯为基础的亚克力压敏胶层耐油、耐热性优异。足以应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温度变动问题。有机硅压敏胶层,聚氨酯压敏胶层的主要构成为水性聚氨酯,水性压敏胶具有较高的剥离力、较高的剥离强度,良好的初粘力与保持力、与各类颜料有极好的配伍性、机械稳定性、良好的抗冻性和有优秀的抗冲击性能。也能够满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热熔压敏胶层的表面再涂压克力压敏胶层或有机硅压敏胶层或者聚氨酯压敏胶层,可以有效的解决温度低时粘性不足,而温度高时粘性偏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跌落热熔压敏双面胶涂布亚克力压敏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跌落热熔压敏双面胶涂布有机硅压敏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跌落热熔压敏双面胶涂布聚氨酯压敏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跌落热熔压敏双面胶,包括隔热层1,所述隔热层1的两面分别设置有基材层2,两个所述基材层2的表面均涂布有热熔压敏胶层3,其中一个所述热熔压敏胶层3的表面二次涂布有亚克力压敏胶层4、有机硅压敏胶层5或聚氨酯压敏胶层6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层1包括铝箔、聚酰亚胺薄膜、玻璃纤维膜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勤洲建治光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勤洲建治光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581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