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陶粒冷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58304.9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57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徐昱煚;冯益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昱源宁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5/02 | 分类号: | F27D15/02;F27D17/00;C04B38/00 |
代理公司: | 11535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元霞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器 陶粒 鼓风机 冷却设备 出风口 进风口 第一搅拌装置 本实用新型 外壳体表面 管道连接 搅拌装置 壳体外部 冷却方式 烧结陶粒 装置冷却 保温层 快冷却 冷却层 慢冷却 内壁 冷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粒冷却设备,该冷却设备包括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第一鼓风机和第二鼓风机,第一冷却器中的保温层设置在第一冷却器的外壳体表面和/或内壁,第一搅拌装置设置在第一冷却器的内部,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设置在第一冷却器的上部,第一进风口与第一鼓风机连接;第二冷却器中的第二搅拌装置与第二鼓风机连接,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第二冷却器的上部,冷却层设置在第二冷却器的壳体外部;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通过管道连接。利用第一冷却器对陶粒进行慢冷却,利用第二冷却器对陶粒进行快冷却,冷却方式符合烧结陶粒的冷却规则,使用该装置冷却陶粒,可以大幅降低陶粒的开裂率,陶粒开裂率可以低至10%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粒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粒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陶粒,即陶质的颗粒。陶粒的表面光滑而坚硬,这层外壳呈陶质或釉质,具有隔水保气作用,其内部呈蜂窝状,陶粒具有密度小、质轻、热导率低、强度高、耐腐蚀、抗震和良好的隔绝性等特点。利用陶粒这些优异的性能,可以将它广泛应用于建材、耐火保温材料、化工、石油等领域。
烧结陶粒的制备工艺,通常涉及各原料组分的破碎、细碎、粉磨、制粒和高温烧结等多道工艺,而高温烧结得到的陶粒还需要经过冷却工序对陶粒进行降温处理。现有技术中,烧结陶粒的冷却工艺一般涉及三个阶段:高温快速冷却、中温缓慢冷却和低温快速冷却,具体表现为:烧结得到的陶粒在通过温度最高的膨胀带后,迅速冷却至700-1000℃;然后继续从700℃左右缓慢降温至 400℃左右,以免在陶瓷颗粒的液相固化和晶型转变的时刻,由于迅速降温导致陶瓷颗粒内部和表面产生强大的温度-收缩应力,引起陶瓷颗粒表面出现网状的微细裂缝,致使陶瓷的强度降低;而当陶瓷颗粒温度从400℃左右继续降温,则又可以采用快速冷却的方式。
然而,陶粒实际冷却过程中所用的冷却设备很少能够完全符合陶粒的降温规律,导致陶粒破碎率高,降低了陶粒生产合格率,也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地,陶粒冷却散出的热量直接排入周围环境中,也造成了大量热能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陶粒冷却设备,所述冷却设备包括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第一鼓风机和第二鼓风机,
所述第一冷却器包括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保温层和第一搅拌装置;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器的壳体内,所述第一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器的内部,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器的上部,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鼓风机连接;
所述第二冷却器包括第二出风口、第二搅拌装置和冷却层,所述第二鼓风机与所述第二搅拌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器的上部,所述冷却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器的壳体外部;
所述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通过管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杆和设置在第一搅拌杆上的第一搅拌桨和U型搅拌框,所述第一搅拌桨的形状为弧形。其中,所述第一搅拌装置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搅拌杆连接,由电机带动第一搅拌装置的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一搅拌桨的材质可以为耐高温聚合物,例如所述第一搅拌桨的材质可以为聚四氟乙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冷却器内还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器的下部,且埋入陶粒中,用于监测陶粒的温度变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鼓风机通过管路一连接。优选地,所述管路一上可以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进风的温度。优选地,所述管路一上还可以设置风量流量计和风量调节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管路与陶粒尾烟沉降室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所述保温层的材质可以为岩棉、陶瓷纤维棉和聚酯等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昱源宁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昱源宁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583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