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量物证现场快速发现仪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61089.8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9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兵;刘莉;王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红兵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6K9/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曲洋 |
地址: |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量 物证 现场 快速 发现 | ||
微量物证现场快速发现仪,包括上部的摄像装置及下部的手持部;所述上部摄像装置包括筒状壳体,筒状壳体后侧设有后盖板,后盖板内侧设有电池组,电池组通过电池固定件固定在筒状壳体内,在筒状壳体内部安装有连接座,连接座上设有数码相机,数码相机前部设有镜头,所述镜头前部设有第二滤镜座,第二滤镜座外周安装环形的LED灯盘,第二滤镜座内部安装有第二滤镜定位环,第二滤镜定位环内固定安装第二滤镜。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满足了特殊物证需要特定波段光源来显示的需求。滤镜片采用五色截止光滤色片。五色截止光滤色片改变光波,形成多波段光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证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微量物证现场快速发现仪。
背景技术
物证发现仪是公正、执法等部门现场搜索,发现物证痕迹的重要设备,现有的物证发现仪大都只提供光源作用,还需要其他设备配合才能对物证进行取证操作,且作为光源发出的可视光并无法进行处理,在需要特定波段的光源照射以显示指纹等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证据时显得乏力。考虑到散热的功能性,体积一般都比较大,不便于携带与现场使用。另外,案发现场的安全度较低,对发现者来说还存在有一定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量物证现场快速发现仪,它可以将搜寻到的物证放大显示到屏幕上或直接拍摄取证,因为使用显微技术,让实验设备进入现场,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同时也简化办案程序,节约人工成本,为破案节省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对取证光源的波段进行调节,便于潜在物证及痕迹的快速发现。无线传输,实现现场与指挥中心信息同步。快速对发现物证(指纹)与数据库的指纹进行匹对,实现现场勘察与嫌疑认定同步进行,以提高办案效率。仪器内部加装散热片,缩小了体积,便于携带及单手持操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量物证现场快速发现仪,包括上部的摄像装置及下部的手持部;所述上部摄像装置包括筒状壳体,筒状壳体后侧设有后盖板,后盖板内侧设有电池组,电池组通过电池固定件固定在筒状壳体内,在筒状壳体内部安装有连接座,连接座上设有数码相机,数码相机前部设有镜头,所述镜头前部设有第二滤镜座,第二滤镜座外周安装环形的LED灯盘,第二滤镜座内部安装有第二滤镜定位环,第二滤镜定位环内固定安装第二滤镜;筒状壳体前端安装有第一滤镜框,第一滤镜框内部安装有第一滤镜定位环,第一滤镜定位环和第二滤镜座之间内安装有环形的第一滤镜,第一滤镜与LED灯盘前后对应;所述筒状壳体顶部通过翻转屏轴连接有屏幕,屏幕通过电路与数码相机连接,用于显示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电池组为数码相机、LED灯盘和屏幕供电;所述手持部包括设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LED灯盘后侧安装有散热片。所述后盖板上设有为电池组充电的充电接头,此充电接头有交流电源接口与USB接口两种。所述镜头为显微镜头。所述筒状壳体上部设有盖板,盖板通过翻转屏轴连接有屏幕。所述把手上设有开关按钮,筒状壳体内设有频闪电路板,频闪电路板与LED灯盘构成频闪灯。所述镜头为可变焦镜头,其上设有调焦的齿轮组。所述把手上连接有臂部支托架,臂部支托架包括弧形托板,弧形托板上安装有至少两根弹性扎带,每根弹性扎带的一端均固定在弧形托板上,弹性扎带的另一端内侧安装有尼龙绒带,对应于尼龙绒带的位置,在弧形托板的外侧面上安装尼龙勾带,在所述弧形托板的一侧上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上设有凸柱,把手底面上开设有凸柱相配合的凹槽,所述摄像装置及手持部通过凸柱和凹槽插接配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微量物证现场快速发现仪上加装显微镜头及屏幕,可以在不借助其他设备的情况下对所发现的细小物证及时进行观察或拍摄取证,实现所见即所得,可有效避免现有设备配合取证造成细小物证被遗漏或损坏的问题。镜头前及光源前分别装有滤镜片通过更换不同的滤镜可以对取证的照明光源和进入镜头的反射光进行波段控制,确保进入镜头内的光在设定波段范围内,从而满足了特殊物证需要特定波段光源来显示的需求。滤镜片采用五色截止光滤色片。五色截止光滤色片改变光波,形成多波段光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红兵,未经刘红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610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驱动车辆的附着稳定性判别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子设计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