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承载下控制臂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62247.1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88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江洲;李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B60G11/00 |
代理公司: | 31203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林辉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档 螺栓连接 下片 后车轮支架 弹簧定位 后副车架 后减振器 导流板 上片 焊接 减振器安装孔 安装弹簧 冲压成型 弹簧托盘 安装孔 定位销 凸台孔 凸台 本实用新型 定位凸台 下控制臂 弹簧垫 定位孔 高承载 中间处 中心处 上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高承载下控制臂,包括上片、下片和弹簧定位凸台,上片中心处冲压成型出弹簧托盘,弹簧托盘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弹簧定位凸台的凸台孔和用于安装弹簧垫定位销的弹簧垫定位销定位孔,下片开设有后副车架开档、后车轮支架开档和后减振器开档,且冲压成型出减振器安装孔和导流板安装孔;弹簧定位凸台下端与下片间相焊接,弹簧定位凸台中间处与凸台孔间相焊接,上片两侧分别与下片上端两侧相焊接;后副车架开档与后副车架通过螺栓连接,后车轮支架开档与后车轮支架通过螺栓连接,后减振器开档与后减振器通过穿射于减振器安装孔的螺栓连接,导流板安装孔与导流板通过螺栓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设计领域的后悬架弹簧臂,特别针对承载能力高且工艺简单的后悬架弹簧臂。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节约开发成本及时间周期,高度实现汽车底盘架构平台化,且考虑到高弹簧刚度的调试范围,后悬架弹簧臂对承载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结构及工艺往往较为复杂,零件工艺也较难控制。
现有技术中,高承载弹簧臂主要有如下两种结构:
结构一:单层承载弹簧臂,弹簧臂本体由三个散件焊接而成,分别是上片、下片及套管,上片与下片通过焊缝焊接在一起,套管与下片通过焊缝焊接在一起,但主要承载散件仅下片,故为一种结构简单但承载能力较低的单层承载弹簧臂,此弹簧臂的弹簧定位凸台是由下片冲压翻边而成,一方面,凸台高度受到冲压工艺限制,有效凸台高度仅能达到20mm左右,难以满足高刚度弹簧限位需求;另一方面,凸台冲压需要多次拉延工序,模具成本高,同时会导致下片凸台周围材料减薄率更高,凸台边缘易开裂,单层弹簧盘设计会导致弹簧垫定位销孔或者漏水孔处出现应力集中,弹簧臂疲劳失效风险高,弹簧臂承载能力受限。
结构二、双层承载弹簧臂,弹簧臂本体由四个散件焊接而成,分别是上片、下片、套管及弹簧盘,上片、弹簧盘及下片通过焊缝焊接在一起承载,套管通过焊缝与上片及下片焊接在一起,主要承载散件为上片与下片,故为一种承载能力强但结构复杂的双层承载弹簧臂,此弹簧臂的弹簧定位凸台是由弹簧盘冲压翻边而成,凸台高度受到冲压工艺限制,需要多次拉延冲压工序完成,模具成本高,且有效凸台高度仅能达到20mm左右,难以满足高刚度弹簧限位需求,另外,此弹簧臂焊缝数量多,长度长,焊接成本高。
以上两种结构弹簧臂均存在一定的缺点,结构一中提供弹簧臂承载能力弱,无法满足高刚度弹簧限位需求,结构二虽然提供弹簧臂承载能力强,但同样存在无法满足高刚度弹簧限位需求的问题,且结构及工艺均较为复杂,零件冲压质量难以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高承载下控制臂。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高承载下控制臂,其特点在于,包括上片、下片和弹簧定位凸台,该上片中心处冲压成型出弹簧托盘,该弹簧托盘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弹簧定位凸台的凸台孔和用于安装弹簧垫定位销的弹簧垫定位销定位孔,该下片开设有后副车架开档、后车轮支架开档和后减振器开档,且冲压成型出减振器安装孔和导流板安装孔;
该弹簧定位凸台下端与该下片间相焊接,该弹簧定位凸台中间处与该凸台孔间相焊接,该上片两侧分别与该下片上端两侧相焊接;
该后副车架开档与后副车架通过螺栓连接,该后车轮支架开档与后车轮支架通过螺栓连接,该后减振器开档与后减振器通过穿射于该减振器安装孔的螺栓连接,该导流板安装孔与导流板通过螺栓连接。
较佳地,该弹簧垫定位销定位孔为冲压成型的腰型孔,且兼做漏水孔。
较佳地,该弹簧垫定位销定位孔位于弹簧托盘的最低位置,且与弹簧垫漏水槽相配合。
较佳地,该弹簧定位凸台为无缝钢管,且采用独立套管焊接的形式分别与该上片和该下片相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622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连杆悬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前悬架下控制臂水冷夹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