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吸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63080.0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5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易国仲;冯文艳;张喜安;黄广龙;王海;漆松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吸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医用吸引器,包括吸引管和连接管,吸引管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连接管的侧壁成型有第一孔,连接管上布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可移动的调节片,调节片用于调整第一孔上用于连通连接管内腔的端口的大小。操作时,通过调节片调整第一孔端口的大小,可调整连接管内腔的气压,从而调整吸引管的吸引力,操作便捷。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操作,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医用吸引器。
背景技术
吸引器是一种能够吸除手术中术野当中的出血、冲洗液等液体,以保持外科手术视野清晰的手术器械,在手术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由于显微手术的特殊性,吸引器同时具有两个重要作用:1、吸引术野中液体;2、钝性分离组织。
相应的,这要求吸引器具备如下特点:1、吸引器必须具备一定的曲度,使用时不能阻挡手术视野;2、吸引器的吸引力可以调节,而且尽可能精确调节;3、吸引器的吸引端不能存在锐利边缘,否则容易损伤脑组织。
现有常用的吸引器仅具备如下缺陷:1、具备一定弯折曲度,但不满足显微手术的要求,操作过程中,容易阻挡手术视野;2、手术过程中通过调节墙式吸引出口开关来调节,吸引力大小的调节几乎靠手感,不能够达到灵活调节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医用吸引器,便于调整吸引器的吸引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医用吸引器,包括吸引管和连接管,吸引管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连接管的侧壁成型有第一孔,连接管上布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可移动的调节片,调节片用于调整第一孔上用于连通连接管内腔的端口的大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连接管的侧壁成型有第二槽,调节组件包括沿第二槽移动的拨动件,拨动件与调节片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拨动件包括拨动结构和位于第二槽中的滑动结构,拨动结构的宽度大于第二槽的宽度,滑动结构的端部与调节片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孔为槽型结构,槽型结构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槽的长度方向平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吸引管的一个端口为工作端,工作端处的管壁翻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吸引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三管体,第一管体与连接管对接,工作端为第三管体的一个端口,第一管体和第三管体的轴线不共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管体和第三管体之间通过第二管体连通,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形成Z型形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连接管的外壁设计有刻度标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时,通过调节片调整第一孔端口的大小,可调整连接管内腔的气压,从而调整吸引管的吸引力,操作便捷;将吸引管中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设计为不共线的结构,从而避免操作时影响术野。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操作,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63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