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外科钻孔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63122.0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99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易国仲;冯文艳;张喜安;黄广龙;王海;漆松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A61M3/02 |
代理公司: | 44205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孔 连通 本实用新型 滴水装置 侧壁 通孔 成型 医疗器械技术 神经外科 自动滴水 钻孔器械 气动钻 术野 冲洗 供气 穿过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钻孔器械,包括气动鞘和气动钻,气动鞘中成型有可供气动钻穿过的第一通孔,气动鞘的侧壁成型有用于连通滴水装置的导流孔,导流孔与第一通孔连通。在气动鞘的侧壁设计连通滴水装置的导流孔,可实现自动滴水持续冲洗,还可取代助手的操作,避免影响术野。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便捷,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神经外科钻孔器械。
背景技术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打开颅骨是手术的常规步骤,必须需要磨钻的帮助。常规操作中,先使用磨钻头在颅骨上进行钻孔,打开一个贯通颅骨内、外侧面的通道,此后可以通过铣刀钻头将颅骨进行切割,进而可以将颅骨完整切开、取出。
常规在钻孔、切割颅骨的过程中,会对钻头进行人工冲水,以达到如下目的:1、冲洗掉磨成粉末状的骨头碎屑,保证术野干净、清晰;2、磨钻运转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冲水可以降温,使得颅骨下的脑组织不被烫伤,且保护磨钻头不容易折断。
目前情况下,一般由助手使用洗耳球或者注射器对术者操作磨钻的钻头处进行冲水,存在如下几个缺陷:1、洗耳球、注射器容量有限,冲洗完所盛装的水后,需中途更换,不能够保证连续、不间断冲水;2、在手术过程中某些深部操作时,比如在显微镜下使用磨钻磨开内听道,术野操作空间狭小,助手通过洗耳球或注射器对钻头处冲水,容易阻挡术者视野,且冲水角度不易调整,难以准确冲洗到钻头,起不到应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外科钻孔器械,实现自动滴水持续冲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神经外科钻孔器械,包括气动鞘和气动钻,气动鞘中成型有可供气动钻穿过的第一通孔,气动鞘的侧壁成型有用于连通滴水装置的导流孔,导流孔与第一通孔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通孔的内壁成型有第一导流槽,第一导流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通孔的轴线平行,导流孔在第一通孔内壁的出口端位于第一导流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通孔的其中一个端口作为气动钻的插入端口,第一导流槽的一端延伸至第一通孔上的插入端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气动钻包括钻柄和钻头,钻头位于钻柄的一端,钻柄的侧面成型有三个第二导流槽,各第二导流槽的长度方向与钻柄的长度方向平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第二导流槽的所在位置靠近钻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第二导流槽沿圆周均匀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第二导流槽包括位于入水端的第一槽体和位于出水端的第二槽体,第二槽体中的水流速大于第一槽体中的水流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槽体呈长方形,第二槽体呈三角形,第二槽体的一个角指向钻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气动鞘的侧壁设计连通滴水装置的导流孔,可实现自动滴水持续冲洗,还可取代助手的操作,避免影响术野。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便捷,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气动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气动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631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环锯的保护套管
- 下一篇:一种髋臼下缘双头骨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