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相夹带萃取剂的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67405.2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59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才贵;余锋;张伟;张俊峰;肖光辉;钟国荣;胡立;廖文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 |
代理公司: | 44425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毅 |
地址: | 5123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浮室 侧壁 进液口 静置室 排油管 溶气泵 本实用新型 连通机构 气浮机构 出液口 连通管 溶气管 出液口位置 回收萃取剂 高度位置 回收装置 静置分层 萃取剂 安插 夹带 浮室 进口 回收率 通气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相夹带萃取剂的回收装置包括气浮机构、静置机构和连通机构;所述气浮机构包括气浮室、溶气泵、溶气管和排油管;气浮室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口;溶气泵的进口安插于气浮室侧壁上,出口通过溶气管连接到气浮室的底部;溶气泵进口在气浮室侧壁上的位置低于进液口;排油管位于气浮室侧壁上,高于进液口;所述静置机构包括静置室和静置室排油管;静置室紧邻气浮室排列,其侧壁上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位置低于进液口;静置室排油管位于静置室侧壁上;所述连通机构包括连通管;连通管的两端分别接通气浮室和静置室,且其所在高度位置低于出液口。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静置分层方法和气浮方法结合共同回收萃取剂,以提高回收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相夹带萃取剂的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萃取一种利用相似相溶原理,将被萃取物从低溶解度溶剂中转移到高溶解度溶剂中的方法。其中,高溶解度的溶剂即为萃取液。
萃取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冶金、食品和石油炼制领域,包括萃取和反萃两个步骤。其中,萃取是指将被萃取物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即萃取剂)中,反萃是指将富集有被萃取物的有机相与另外一个水相接触,将有机相中的被萃取物分离出去,有机相得到再生并进入萃取系统进行循环使用。
由于,水相对有机相的夹带十分严重。导致有机相(萃取剂)大量遗留在水相中,既造成了水相的污染,又浪费了萃取剂,需要不断补充萃取剂,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需要对水相中夹带的有机相进行回收。
目前,从水相溶液中回收有机相萃取剂的方法主要有静置澄清法、吸附法和超声波气浮法。其中,静置澄清方法最简单,但耗时长,效率低;对稳定的乳状液,如有表面活性剂时效果不好;当液滴粒径小于100μm时难以分相。吸附法常选用树脂、活性炭和聚苯乙烯树脂作为吸附剂,对有机相进行吸附;但使用吸附法存在以下问题:被吸附的萃取剂不易回收,吸附剂再生困难,吸附柱的处理量有限。超声波气浮法利用超声波分离有机相和水相的过程中,振动的声波可以破除有机相和水相的乳化状态,以回收有机相;但也会因声波频率控制不当而造成有机相和水相的乳化,而无法回收有机相。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耗时短、回收率高的水相夹带萃取剂的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水相夹带萃取剂的回收装置,包括气浮机构、静置机构和连通机构;
所述气浮机构包括气浮室、溶气泵、溶气管和排油管;所述气浮室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溶气泵的进口安插于气浮室侧壁上,出口通过溶气管连接到气浮室的底部;所述溶气泵进口在气浮室侧壁上的位置低于进液口;所述排油管位于气浮室侧壁上,其所在高度位置高于进液口;
所述静置机构包括静置室和静置室排油管;所述静置室紧邻气浮室排列,其侧壁上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所在高度位置低于进液口;所述静置室排油管位于静置室侧壁上,其所在高度位置高于进液口;
所述连通机构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位于气浮室侧壁上,另一端位于静置室侧壁上,接通气浮室和静置室;所述连通管所在高度位置低于出液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水相夹带萃取剂的回收装置通过共同设置溶气泵、气浮室和静置室,将静置分层方法和气浮方法结合起来共同回收水相液体中的有机相萃取剂,从而提高了萃取剂的回收率。并且将气浮机构设置成气浮室-溶气泵-气浮室的循环回路,从而可以将气浮室中的液体进行多次循环气浮溶解,以进一步帮助有机相和水相进行分离,提高回收率。
进一步地,所述溶气机构还包括气体分布器和压缩空气管,所述气体分布器位于气浮室中;所述压缩空气管的一端连接气体分布器,另一端接通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674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