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备碰撞吸能特性的汽车座椅支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68955.6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1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政平;余成;朱新涛;王春红;杨公可;王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2 | 分类号: | B60N2/42;B60N2/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刘小敏;尤健雄 |
地址: | 51005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碰撞 特性 汽车座椅 支架 结构 | ||
1.一种具备碰撞吸能特性的汽车座椅支架结构,包括坐垫(1)、高度调节装置和安装基座(2),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设有调高驱动组件和两组连杆组件;
所述两组连杆组件分别位于左侧和右侧并分别安装在所述坐垫(1)左侧的坐垫侧板(1-1)与所述安装基座(2)之间以及所述坐垫(1)右侧的坐垫侧板(1-1)与所述安装基座(2)之间,以形成两套平面四连杆机构,即:所述连杆组件包含有前连杆(3)、前支架(4)、后连杆(5)和后支架(6),所述前支架(4)和后支架(6)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基座(2)上,所述前连杆(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坐垫侧板(1-1)的前端和所述前支架(4)铰接,所述后连杆(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坐垫侧板(1-1)的后端和所述后支架(6)铰接,并且,所述后连杆(5)按照上端在后、下端在前的姿态保持倾斜;
所述调高驱动组件能够调节并锁定其中一组所述连杆组件的后连杆(5)与后支架(6)之间的转动角度;
其特征在于:
另一组所述连杆组件的后支架(6)上设有栅格式吸能结构(7),该栅格式吸能结构(7)位于所述后支架(6)与后连杆(5)的铰接位置(6a)的后方,该栅格式吸能结构(7)含有连接块(7-1)和多条缓冲挡条(7-2),每一条所述缓冲挡条(7-2)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后支架(6)和所述连接块(7-1)固定连接,且每一条所述缓冲挡条(7-2)均位于另一组所述连杆组件的后连杆(5)的转动平面上,各条所述缓冲挡条(7-2)沿V方向间隔布置,所述V方向具有由前向后的水平方向分量,使得:在所述后连杆(5)以其上端向下的方向转动时,所述后连杆(5)能够按所述V方向逐条撕裂所述缓冲挡条(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备碰撞吸能特性的汽车座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式吸能结构(7)的各条缓冲挡条(7-2)的结构强度沿所述V方向逐条增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备碰撞吸能特性的汽车座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6)设有后支架安装板(6-1),所述后连杆(5)的下端铰接在所述后支架安装板(6-1)上;所述缓冲挡条(7-2)由直线段和连接段连接构成,且所述直线段与所述连接块(7-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后支架安装板(6-1)固定连接,所述直线段平行于所述后连杆(5)与后支架安装板(6-1)的铰接轴线,每一条所述缓冲挡条(7-2)的直线段均位于另一组所述连杆组件的后连杆(5)的转动平面上,并且,所述V方向为由前上方指向后下方的直线方向;使得:在所述后连杆(5)以其上端向下的方向转动时,所述后连杆(5)能够接触所述缓冲挡条(7-2)的直线段,以按所述V方向逐条撕裂所述缓冲挡条(7-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具备碰撞吸能特性的汽车座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挡条(7-2)的连接段为圆弧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具备碰撞吸能特性的汽车座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式吸能结构(7)的各条缓冲挡条(7-2)的结构强度沿所述V方向逐条增强的方式为:
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缓冲挡条(7-2)之间的间隙宽度均设置为固定值B,各条所述缓冲挡条(7-2)在所述V方向上的厚度按所述V方向逐条增加,并且,将各条所述缓冲挡条(7-2)按所述V方向逐条编号,所述固定值B和第n条所述缓冲挡条(7-2)在所述V方向上的厚度an按照下述公式1-1至公式1-4计算:
公式1-1:an=a1+γ(n-1),n≥1;
公式1-2:a1=σb/l;
公式1-3:γ=σb/w;
公式1-4:B=σb/m;
式中,σb为所述缓冲挡条(7-2)的材料抗拉强度,单位为Mpa,l=300Mpa,w=3000Mpa,m=40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6895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