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粉煤灰防堵塞给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1058.0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84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窦永建;佟鄂;李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海得润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68 | 分类号: | B65D88/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料管 连接轴 粉煤灰 搅动杆 齿轮 搅动组件 原料罐 齿条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处理设备 底部连通 电机输出 给料装置 扇形齿条 转动连接 齿条套 防堵塞 摆动 伸入 电机 装车 堵塞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粉煤灰防堵塞给料装置,属于粉煤灰处理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原料罐,所述原料罐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在出料管内设有搅动杆,在出料管内设有带动搅动杆摆动的搅动组件,搅动组件包括电机、齿轮、齿条和连接轴,齿轮与电机输出周固定连接,齿条为扇形齿条并与齿轮互相配合,齿条套在连接轴上并与连接轴固定连接,连接轴与出料管转动连接,连接轴伸入出料管的一端与搅动杆固定连接。达到粉煤灰在装车的过程中有效防止堵塞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煤灰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粉煤灰防堵塞给料装置。
背景技术
粉煤灰是从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粉煤灰是煤粉进入1300-1500℃的炉膛后,在悬浮燃烧条件下经受热面吸热后冷却而形成的。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粉煤灰大部分呈球状,表面光滑,微孔细小。
现有的粉煤灰分选系统为原灰库的粉煤灰经变频电动锁气给料机进入分选系统负压管道,与管道内的负压气流混合成两股相流进入粗灰库顶部的分选机内进行分选,分选后的粗灰经电动锁气给料机进入粗灰库内,细灰在负压气流的作用下,通过分选机后进入细灰库顶部的高效旋风分离器内,分离出的细灰经下部电动锁气给料机落入成品细灰库中。
分离后的粉煤灰进入粗灰库或细灰库内,现有的粉煤灰从粗灰库或细灰库装入罐车内时通过蛟龙输送机进行输送,蛟龙输送机不仅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由于粉煤灰比较细,在装车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堵塞,导致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粉煤灰防堵塞给料装置,达到粉煤灰在装车的过程中有效防止堵塞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粉煤灰防堵塞给料装置,包括原料罐,所述原料罐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在出料管内设有搅动杆,在出料管内设有带动搅动杆摆动的搅动组件,搅动组件包括电机、齿轮、齿条和连接轴,齿轮与电机输出周固定连接,齿条为扇形齿条并与齿轮互相配合,齿条套在连接轴上并与连接轴固定连接,连接轴与出料管转动连接,连接轴伸入出料管的一端与搅动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粉煤灰在出料管内流动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啮合,从而带动与齿条固定连接的连接轴转动,又搅动杆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以搅动杆在出料管内摆动,对出料管内的粉煤灰有搅动的作用,有效防止粉煤灰对出料管造成堵塞。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轴能够转动的角度在0°-90°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轴能够转动的角度在0°-90°之间时,对搅动杆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搅动杆在转动的过程中与出料管内壁碰撞而影响搅动杆与出料管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搅动杆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动杆竖直设置有两个,两个搅动杆分别与连接轴固定连接,位于连接轴下方的搅动杆伸出出料管的底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动杆竖直设置有两个时,保证出料管内的粉煤灰始终能够顺利流出,有效防止粉煤灰在出料管内造成堵塞,粉煤灰的出料效率。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管上插设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连接筒,连接筒的两端通过法兰与出料管固定连接,连接轴穿过连接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筒由透明材料制成,同时连接轴穿过连接筒时,便于工作人员查看搅动杆与连接轴间的连接情况,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检修。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管上设有手动给料装置,手动给料装置包括给料板、插板和丝杠,插板插设在出料管内,并通过法兰与出料管固定连接,给料板插在插板内,丝杠与给料板转动连接,与插板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海得润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海得润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10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